随着指挥的手势,乐声在激情中悠扬绽放——场内有乐声,也只有乐声。
一曲终了,指挥鞠躬致谢,一片掌声哗哗响起——场内有掌声,也只有掌声。
昨晚,没有手机铃声、没有交头接耳、没有大声喧哗……德国北威州国立青年交响乐团在杭州大剧院的演出堪称完美,在早报和大剧院联手推出“文明观剧”的倡议一周后,杭州观众用实际行动展现了自己的风采——文明观剧,杭州人OK!
昨晚7时整,记者来到大剧院北检票厅,大厅正前方的电子显示屏格外惹眼,原来,这是大剧院为本场演出专门设置的“礼仪屏”:“迟到观众应在幕间进场”、“演出过程中请勿使用闪光灯”……一条条滚动的文明标语不断吸引着进场观众驻足观看,有两位中学生甚至掏出小本子来,认真地将注意事项逐一记录。
7时10分,进场人数渐渐增多,两位“义务宣传员”蔡大生和史崇义开始进入角色,跟大剧院的工作人员一起,向进场观众派发“文明观剧礼仪手册”,风趣的史崇义笑称“感觉真不错”:“宣传观剧文明是全社会的事,男女老少,只有大家都动起来了,才能见到效果。”
两位艺术家身体力行的“吆喝”,得到了观众的积极回应,据记者观察,几乎每个拿到宣传册的人,都会仔细地看一遍上面的文字,“怎么着装、怎么鼓掌,每一条都写得很清楚,只要照着做就行了。”家住杭州星洲花园的丁福生向记者表示,“开场前我还要再仔细看看。”
7时30分,演出准时开始,记者特地在剧场东门外逗留了8分钟,与上周芭蕾舞《天鹅湖》演出时十多人迟到形成鲜明对比,昨晚迟到的人只有3位,而且都自觉地坐在休息区等候,“看了你们早报的文章,晓得要等幕间才能进场。”一位小伙子说。
从莫扎特的《魔笛》序曲到海顿的《小号协奏曲》,随着德国“金牌指挥”布赫贝格划出的弧线,台上的北威州青年交响乐团忘情地演奏着每一个音符,而台下的杭州观众始终保持着超乎寻常的安静。一些忍不住要咳嗽的观众很小心地俯下身,生怕干扰了旁人。
“4月份傅聪来这儿演出时,因为台下说话太多而‘停演’了3分钟。现在看来,‘文明观剧’的倡议作用不小啊!”杭州大剧院总经理戚晓光颇有感触。
整场演出下来,剧场内没有响起一次手机铃声,这让乐团指挥布赫贝格禁不住竖起了大拇指:“我只能说这是一个奇迹!我们从成都演到长沙再到武汉,杭州是惟一能做到这一点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