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并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一个汉字也不认识,甚至听不懂一句普通话。她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乡村妇女,可就是这么一位平凡的母亲,10多年来竟帮别人养大了10多个孩子。
昨天是母亲节,养子女们纷纷来到郑爱花身边,路途远的则打来电话,衷心地祝她母亲节快乐。
“我只是喜欢孩子,只是尽一个母亲的责任。”昨天中午,在温州市瓯海区梧田街道郑爱花的家中,面对记者的提问,郑爱花的回答很简单,也很实在。
家里有6个孩子要照料
“1987年,我出生才一个星期,就跟妈妈住在一起了。那时我亲生父母工作很忙,家里又有姐姐,根本照顾不过来。妈妈知道以后主动地把我接了过去。”陈谦今年21岁,是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的大一学生,提起母亲,她总有说不完的话。
陈谦从小体弱多病,照顾起来特别费心。“这孩子小时候瘦瘦的,像小猫一样,大家都说不好养,叫我不要带了。但我哪舍得啊。”提起陈谦,郑爱花一脸的爱怜。
陈谦3岁的时候,有一天晚上身上突然长了好多水疱。郑爱花吓坏了,凌晨4点多钟,她背着陈谦步行10多里到温州市区的医院,找大夫、抓药,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之后5天,她仍坚持每天背着陈谦往返于家和医院之间。
郑爱花自己有4个孩子,加上陈谦,已经够她忙的了。而就在这一年,郑爱花有一天去菜场买菜,看到一个纸箱里装着个刚出生的女婴。许多人在围观,但却没有人肯领养。同情心让郑爱花忘了自己家里的实际状况,又将女婴带回了家。
家里有6个孩子要照料,而陈谦和领养的妹妹朱敏又体弱多病,郑爱花累得很快苍老了许多。
10多个孩子叫她“妈妈”
“我就是喜欢孩子,虽然累,但看到那么多孩子亲切地叫着妈妈,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在领养朱敏之后,郑爱花几年里又陆陆续续帮村里人抚养了10多个孩子。
“一开始,是有些邻居在外面打工,没时间照顾孩子。我看不过去,就帮忙养了。养得多了,村里一些没条件带孩子的人也纷纷把孩子送到了我家。”面对这么多人的恳求,郑爱花一一答应了下来。
郑爱花告诉记者,包括她自己的孩子一起,她最多的时候同时带着9个孩子。“那可是个大家庭,吃饭一张大桌子都坐不下,吃饭的碗能装一大盆。”郑爱花笑着说。
如何负担这么多人的开销,是郑爱花面临的最大问题。虽然孩子的亲生父母们有时会贴补点钱,但那时大家都穷,给的那点钱根本不够孩子的花费。
“全家人平时吃的都是自家地里种的蔬菜,逢年过节才舍得到菜场里买点肉。”
丈夫朱美客也很喜欢小孩子,妻子带这么多孩子回家,他从来都没有埋怨过。就这样,一家人的日子就这么紧巴而又温馨地过着。
一心想供养女上大学
郑爱花亲生的4个孩子初中没毕业都先后辍学了,大女儿辍学后帮服装店卖衣服,二儿子当了兵,两个小女儿也自谋生路。
郑爱花把上大学的希望寄托在了两个养女身上,“自己的孩子上不了大学是迫不得已,但两个养女一定要上。”
郑爱花想,陈谦有亲生父母负担,上大学的费用应该不成问题;而朱敏上大学的费用自己一定要凑出来。
令郑爱花欣慰的是,去年陈谦顺利地考上了温州大学城市学院,而今年读高三的朱敏成绩也很好,考上大学很有希望。
“老家的房子一个月有几百元的租金,我们夫妻俩打零工可以存点。派出所也说了,我们家比较困难,小敏真考上大学了,政策上会有些优惠……”郑爱花认真地计算着拼凑朱敏将来上大学的费用。
养母的故事感动同学
陈谦5岁的时候,亲生父母就把她带回家抚养了。但直到今天,陈谦每个周末都要回到养父母家,陪在养母身边,从来没有间断过。
上个月,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举办了“感动城市——十佳母亲”的评选,陈谦立即想到了养母。当她把养母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时,许多同学都感动得哭了,纷纷把票投给了她。
而逢年过节,村里那10多个郑爱花抚养过的孩子也会回到她身边,带回各种各样的礼物,亲切地叫她“妈妈”。
“妈妈,你最近身体还好吗?”昨天是母亲节,几个孩子也纷纷打来了电话,向郑爱花问好。“孩子们还记得我,这就够了。”郑爱花沉浸在幸福的甜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