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23日讯
常常被人从地图上忽略的杭州小河路,平生头一回遭遇了交通堵塞。昨天,“线条之舞”陈振濂书法大展在小河路西岸国际艺术区博艺美术馆开幕,观众不断涌来,大家都很想看看这个“十年等一回”的个展——陈振濂上一次举办个展,已经是约十五年前的事了。
“今天来了那么多人,出乎我意料。因为以前我对于书法的研究,都是在书斋里做的工作。”开幕仪式上,陈振濂的答谢词意味深长。人们可以在鼎沸的个展中清晰触摸到他的个人艺术魅力,却看不见他三十年耐得住孤独、守得住寂寞的投入与执着。
陈振濂有很多身份,但他昨天说,漫漫人生五十年,他最珍惜艺术那部分,因为那里有他的信仰。
“人小志高”
师兄集聚为师弟喝彩
在陈振濂艺术大展开幕仪式上,三步之内就能撞见一位“大腕”。光是被称为中国书坛“五虎将”的中国首届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朱关田、王冬龄、邱振中、祝遂之和陈振濂,就有四位集聚在此。五位师兄弟里,陈振濂年龄最小,不过,昨天他是主角,师兄们都是专程赶来为“小师弟”喝彩的。
学术研讨会上,师兄弟们默契地坐在一起,边上则是刘江先生。念书时,刘江和章祖安先生是助教,他们昨天也都来了。而导师正是赫赫有名的陆维钊与沙孟海,如今两位先生都已故去。
昨天,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称五位师兄弟为“一枝五叶”。若要领略当年的大师风范,昨天到场的他们,正是最好的模板。如今,大家各有成就,但互相的称谓却依然谦和亲切:“关田兄”、“冬龄兄”、“振中兄”、“振濂兄”,一开口就是满屋子浓浓的书香味道。
而当年美院校园里意气风发的学子,如今都已是中国书法界的中坚力量,最小的陈振濂也已到知天命的年纪。昨天“大师兄”朱关田先开口,言语里流露的是关切和欣慰:“振濂最小,志向最大,好多事情都走在我们前面。那时候,沙先生就说他‘人小志大’。现在,他是浙江乃至中国书法界不可或缺的领军人物之一,这次他准备在北京做大展向全国书法家汇报,展览的水平正体现了浙江书法的水平和方向。”
老大哥的一番夸奖鼓励,一向颇有风范的小师弟也禁不住不好意思起来:“我有点诚惶诚恐,当年我有点毛手毛脚,现在渐渐学会如何处事。今天这样的场合令我想起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等老师们,而我也不能忘记‘一枝五叶’对我的意义。”
线条很美
字里行间充盈观赏快感
陈振濂最早做个展是在1994年的日本,而在杭州还是头一遭。他是个完美主义者,大家一致公认他做事“要求很高”,所以一出手就是大手笔,这次的个展被称为“预展”,为的是年底在北京的大型个展。
很多人好奇展览为什么叫“线条之舞”,那是有渊源的。陈振濂的书写,被人誉为毛笔在纸上的舞蹈,其用笔时的跳跃灵动令人痴迷。而他那一手随心所欲、潇洒飘逸的行草书也非常著名,并被称为“陈家样”。不过一别十年的“陈家样”,这一次有了新面容,比如说,占据整面高墙的巨幅作品“听雨”,“雨”字点划大气磅礴地落下,看得人心神向往,酣畅淋漓。为了创作这批“大手笔”的作品,事务繁忙的陈振濂在去年国庆期间,特意关掉手机,跑到郑州一个宾馆里闭关“修炼”了七天。
不过,陈振濂想在展览里呈现的绝不仅是线条的艺术。“展览不像电影、戏剧、话剧,可以让你坐下来看很久,但我希望在我的展览上,观众可以面对作品逗留上两个小时。”这一点,他很有自信,因为作品中很大一部分是他用文言文亲自写就的人生所感,就好像是“手记”,其中就有他对老师陆维钊和沙孟海的追忆。所以,看展览就好像听陈振濂讲他的人生,期间充盈的快感,绝非一般的书法展所能给予。
现如今,语言不断推陈出新,陈振濂却坚守着文言文的最后一块阵地,他始终将此视为一个书法家的责任。“当年王羲之写《兰亭序》,记录的也是自己的所感所想。”陈振濂一直试图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倡导把古典传统找回来。他说这源于他的教育经历——陈振濂小学三年级时,正是十年浩劫的开始,为了培养儿子,父亲将他反锁在书房整整三年,日日背书、抄书、写书,当时陪伴他的只有《庄子》、《论语》、《古文观止》等中国传统经典。因为父亲在上海文化圈的影响,他还在少年时代便得以近距离接触到唐云、来楚生、陆俨少等艺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