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父亲节,但郑树富再也听不到儿子的祝福了。
郑树富,舟山市定海公安分局刑侦大队预审办案中队中队长,已于去年11月27日因病去世,年仅50岁。
最近,曾是舟山“十佳执法民警”的老郑,因杰出的工作成绩,被浙江省公安厅追记为个人一等功。
他办的3000多件案子无一差错
妻子王友娥擦着眼泪回忆,两年前,发现丈夫脑门的头发少了很多,“老头啊,你头发越来越少了”。“没办法,压力大啊!”郑树富说。
老郑的工作容不得他出一点错——他负责案卷审核,也就是民警抓到犯罪嫌疑人后,郑树富要弄清到底犯罪嫌疑人有没有罪,是什么罪,犯罪情节的轻重,罪证材料到底是否确凿。
派出所民警周勇,至今对老郑师傅的“严谨”记忆犹新。
去年8月,一家快餐店的一个店员把店堂经理的相机和现金偷走了。民警抓到人后,对这案定性为“盗窃案”,把案卷材料往老郑那一送。
老郑觉得,这案件不属于盗窃,可能属于职务侵占,他到现场转了转。
案发的中心现场与外面店面没有门隔断,而店老板离开前,委托了服务员看店,服务员有看管的义务,而老板的相机都放在烤机边上,属于看管的范围。
最后该案被定为“职务侵占”,而又因案值没到浙江省规定的法定数额。经警方调解,老板也愿意原谅这个店员。
最后这个店员被释放。“也许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细节,对人家来说,却是命运的转折点”,老郑的这句话仍深深刻在当时的办案民警脑中。
就因为“严谨”两个字,郑树富办理的案子,每一件都需要耗费大量精力才能弄个水落石出。
他的10年预审工作,办了3000多件案子,相当于一天一件。这些案子都无一差错,成了定海警方“公正执法”的一把游标卡尺,精确到“万无一失”。
怎么做到“万无一失”?同事们用两个字来形容:拼命。
去年8月28日凌晨,舟山市区,几十个人手拿砍刀“火拼”。民警赶到现场时,现场留下三只手掌,但抓到的犯罪嫌疑人都说:“我也不知道,我也刚路过这里。”
在这个关键时刻,老郑出现了。
当时他面色苍白,手经常会捂住胃部,在堆积如山的案卷材料里,他发现了此案关键的一条证据链。最后参与斗殴的30多个人都被警方逮捕。
可同事们都没有想到,当大家聚在一起庆功时,老郑却回到医院继续挂盐水,短短两个多月后,老郑就撒手而去。
儿子是他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郑树富工作忙,他和老婆王友娥的交流也就是晚饭这段时间,每天晚饭后,两人常常一起到街上散会步,散完步,郑树富回单位继续加班。
有一个数字,老婆一直算在心里。
从他去年生病,直到去世,他还加班了500个小时,平均每天加班2小时。
“每次回来,都脸色很差,嘴里说没事没事,我知道他一直在忍”。
那时,其实老郑病情已很重。同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回忆说,他看老郑挂了两个月的盐水,还是不见起色,就让他一起去下面转转。老郑说:“我连坐车的力气也没有了。”有个民警来送案卷,老郑想站起来给民警倒杯水,他站了几次都没站起来。
直到去年10月中旬,在单位领导的催促下,他才去好好检查了下,结果是:胃癌晚期。
不到一个月,郑树富就陷入了昏迷。
老婆曾在他清醒的时候问,要不要叫24岁的儿子回来照顾。
“他摇摇手”,王友娥回忆起老郑临终前的一个手势。
后来老郑昏迷了好几天,夜里他醒了,他嘴里叫着“儿子儿子”,妻子拨通儿子电话。老郑问:“你在培训吗?”
“我在杭州复习考公务员。”
“哦”,老郑在妻子耳边说:“叫儿子好好考试……”
看他说不动,妻子拿来纸和笔:“你把要说的写下来。”
“他在纸上画了两个圈,上面画了点花纹”,王友娥问:“是不是叫儿子进你们单位?”
让儿子当警察,是老郑走时唯一放不下的一个心愿。
王友娥说:“我和他唯一一次的旅游还是儿子7岁时,一家三口去了趟上海。”
昨晚,郑健在电话里说:“我会去按爸爸的遗愿去考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