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25日讯
景宁畲族自治县充分利用省委书记赵洪祝联系点的优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53号文件精神,围绕“打基础、兴产业、展风情、促发展”的战略要求,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为抓手,为实现经济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大网络”交织,破解山区经济发展瓶颈
十一五期间,景宁交通进入了大投资、大建设阶段,年均投入超亿元,仅2007年交通投资就达3.4亿元。通过大力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全县所有乡镇都通上了等级公路。104个行政村通上了等级公路,总里程576.5公里,83个行政村实现了公路硬化,硬化里程338.6公里,预计年末,该县等级公路通村率和硬化率将分别达到90%和80%。此外,云景高速公路通过艰苦卓绝的前期工作,已破土动工,目前工程进展顺利;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深入实施“宽带村通工程”,移动通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建成政务视频会议系统和电子政务办公系统,政务系统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认真开展“数字城管”建设的前期工作;220千伏景宁输变电工程的建成投入使用,电力网络实现了从110千伏向220千伏的跨越,基本形成了以220千伏为主导、110千伏为骨架、35千伏为配套、10千伏以下全覆盖的电力网络体系。三大网络的全覆盖,破解了山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大民生”同弹,奏响和谐共进新乐章
近年来,该县累计投入2.66亿元,大力实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新建的景宁中学、民族中学、民族小学,扩建的城北中学均已相继投入使用,与此同时,快速推进了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城南幼儿园等一大批教育项目,教育环境大大改善,城区高中、初中、小学学生就读率分别达到100%、82%、71%;认真实施县医院病房扩建、县卫生监督综合楼和鹤溪、梧桐、秋炉、大地、雁溪等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建等一批卫生事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深入实施电视“村村通”、广播“村村响”、畲族博物馆、畲族文化中心、畲族文化公园等一批在建(或待建)公共服务类项目的实施,公共文体服务功能将进一步增强。畲族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成效显著,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省文化厅评委“畲族山歌之乡”,“中国畲族民歌节”被列为省文化厅重点扶持的20个重大文化节庆活动之一。
“内聚外迁”齐驱,加速推进城乡统筹进程
先后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为前15规划的总和),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布局等规划体系进行全面完善提升,下达各领域编制计划22项,并建成全市首个县域规划展厅。外舍防护工程、城南旧城拆迁改造项目强力推进,县城“南进北扩”步伐明显加快;人民南路一标段、二标段相继建成,复兴西路立面改造、环城东路、鹤川路、鸭蛋坑防护工程、城区供水管网改造、鹤溪河景观带改造等项目顺利完成以及宝石西路、团结东路、畲族文化公园等一批项目(或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全年投入城市建设资金达1个亿。中心镇建设加快推进,安排1.5亿元资金,规划建设9个安置小区,各项功能进一步得到改善。城市化平台的建设,优化了生产力各要素的区域布局,推动产业发展逐步由分散的“小打小闹”状态向集聚发展、集约发展转变。
“生态文明”样本,坐享全国前列绿色屏障
通过“811”环境污染整治等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建成了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工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垃圾焚烧炉、垃圾池、沼气池等农村环保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县城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72%,全县新建沼气池1000户,推广太阳能热水器2750立方米,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40.1%,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达70%。生态公益林建设和改造力度持续加大,在原有73万亩生态公益林管理的基础上,规划新增省级生态公益林53万亩,该县的生态屏障功能和生态效益初步显现,生态综合质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