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26日讯
青田县充分结合自身资源优势,进一步创新思维,强化措施,抓点示范,创新“工贸新区”、“桔园新村”、“绿野新庄”、“古村新韵”、“文化新村”五种发展模式,强力推进新农村重点村建设,有力地提升了全县新农村建设发展水平。
打造“工贸新区”模式
青田县从实际出发,打造“精品工业”。一是着力当地一些村立足本地产业优势,因势利导,筑巢引凤,投资开发小型产业园区,既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也壮大了村级集休经济。二是通过整合农村土地、人力资源,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工作,尤其是要引进高质量、高水平的项目,加快产业形成集聚,进一步激活乡村二、三产业,推动全民创新创业,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如船寮村开发建设了船寮经济园区,带动本村及周边4个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船寮村从原先一个资不抵债的"空壳村"一跃成为富裕村,2008年该村集体经济总收入532万元,其中园区房产和场地租赁收入就达450万元。
打造“桔园新村”模式
青田县现有柑桔面积29万亩,产量31万吨,分别占水果总面积的44%、总产量的70%。一是因地制宜,发展优势。柑桔在全县各乡镇均有种植,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独特的“一户一山头”民居布局,因地制宜调整柑桔种植结构,出现了蓬勃红火的发展势头,已成为效益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二是基地建设,做好规划。根据产业特征和技术水平,拟订了筹建优质柑桔基地的可行性报告,并申报了浙江省科技特派员项目,规划好了地块桔树的种植,施肥等环节,在乡(镇)、村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200多万元200亩的柑桔基地已雏形初现,实现柑桔产业规范化、生态化、现代化发展。目前,该县已建设了5个“桔园新村”示范点。
打造“绿野新庄”模式
青田县结合当地文化传统、民俗民风、人文环境、旅游资源、生态农业等资源,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一是三大文化,发展农家乐。以中国田鱼村方山紧紧围绕田鱼文化、华侨文化和石雕文化,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二是区域特色,前程什锦。以章旦休闲果园走规划与开发并重的农业特色观光发展之路;由民间资金投入开发的金鸡山景区、聚龙山庄、龙源山庄、温溪东谷滩、湖边火锅城、冯洋生态休闲中心、阜山王费村等农家乐,各村庄都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色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该县拥有上档次的农家乐29家,年接待人数40多万人,营业额3000多万元,增加农民收入500多万元。
打造“古村新韵”模式
青田县利用古村落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对古村落进行“修旧如旧”改造,走出了一条既改善农民人居环境、又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新路子。一是修葺百年民居,保持古色古香。在确保原有风貌,符合当地村民的居住习俗和耕种习惯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原材料、原结构、原工艺进行修建。二是古村落旅游,实现双赢效果。开发古村落文化生态旅游,将古居民建筑、村口峡谷开发、观光稻田养鱼、观光农作物种植等为物质载体,以民风民情、古文化氛围做为旅游体验的一种综合性文化旅游产品。促进古村落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效果。目前,该县已建设了7个“古村新韵”示范点,其中考坑村石头建筑、秦夹岙村的鹅卵石建筑群、岩头芙蓉古村、霞山古村等四个示范点率先实施了旅游产业规划建设。
打造“文化新村”模式
青田县依靠各地长期以来物质生活、文化传统、民俗民情、社会风气、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演变的产物,为顺利建设特色文化新村,使民间特色文化绽放异彩。一是根据民间艺术的发展,打造了一批“民艺新村”。今年该县进一步加强了农村文化骨干、民间艺人、文化经纪人的扶持,引导和培训力度,因地制宜组建农民文化宣传队,由点到面,大力发展民间艺术,保护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涌现出了“田鱼文化新村”、 “手端木偶戏新村”、 “鱼灯新村”、 “唢呐新村”、 “石雕文化新村”等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特色文化新村。二是根据红、古、绿三色旅游资源,打造了一批“旅游新村”。该县历史悠久,风景秀丽,人文昌盛,旅游资源丰富。有刘基读书圣地——石门洞,有生机盎然的滩坑库区,有浑然天成的千丝岩,有波光潋滟的八面湖,有令人神往的金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