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01日讯
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开化县积极组织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管理和品牌建设,按照农民自觉自愿、土地流转有偿依法的原则,实现土地聚零为整、统一管理,促进了农村零碎生产旧模式向规模经营的转变。到目前,全县耕地流转面积已达2.3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13.2%,建成茶叶、种养结合、优质粮油、蔬菜等各类农业生态园121个。
抛荒地派上大用场。金村乡地处城郊,近几年发展高山蔬菜成为该乡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法宝”。良好的收益使宋村村的蔬菜种植大户很想扩大规模,但有限的土地制约了他们的发展,而村里外出务工农户手中又有许多闲置土地。今年6月,在县蔬菜办的帮助下,村委会一合计,从外出农户手中流转来整块的抛荒地,统一进行平整、翻新后,流转到当地蔬菜大户手中,把“死”地变活。采取这一方法,种植大户可上规模,外出务工户不抛荒,一举两得。
种植户共入合作社。在城关镇翁村村徐文春的苗木基地里,村民陆有富等人正在忙碌地进行挖苗、捆扎等工作。自从把手中的田地流转给徐文春后,老陆等人就成了在家门口拿工资的上班工人。“每月光工资就能够拿到1000多元。”陆有富相告,将土地租给别人,既得到租金,又打工得到工资收入,比自己种田地收入高多了。在徐文春的带动下,翁村周边的村民也利用土地流转,租来闲置的土地,搞起了规模化种植。徐文春自己承包了60多亩土地,由他牵头成立的康达苗木专业合作社已有社员50多人,经营着600多亩花卉苗木基地,每年的销售额达到了300多万元。
龙头企业建基地。马金镇华村村有一块15亩左右的闲置山岙地,十多年来一直荒芜。2007年底,开化县志诚牧业有限公司与华村村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利用这些土地,公司开始建设自己的种猪养殖基地。目前该猪场已完成15幢场房建设,近日将投入运行。“猪场计划养殖300头母猪,崽猪供应给母公司和当地群众。”猪场负责人周建高介绍,公司开展的“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提供崽猪,养猪户无需承担市场风险,在家给公司做好“来料加工”,收益稳定。周建高介绍,种猪场建成后,可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00多户,户均增收近3000元,养猪场还可为当地解决20多个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