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18日讯
近年来,松阳县针对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粮食种植面积稳定难问题,把发展粮食生产与培育区域优势产业有机结合,依靠科技创新农田耕作制度,大力推广蚕豆套种春玉米接茬晚稻为主的粮经新三熟制种植模式,提高复种指数,实现了增粮与增收的有机统一。
创新农田耕作制度,稳定粮食生产能力
强化责任考核。加大对粮食生产的责任考核,签订粮食生产责任状,将粮食生产任务层层分解到乡镇、村,列入各乡镇年度目标考核。同时,将各项扶持政策制成明白卡发放到农民手中,或张贴在村里显要位置,激发农户的种粮积极性。全面落实各级政府出台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2008年共发放水稻主导品种和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资金270余万元。财政每年投入水稻良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经费30余万元。
推进粮食功能区建设。将该县叶村、望松、西屏、斋坦等粮食主产乡镇确定为全县粮食生产的重点区域,建立核心产区6个、2.5万亩。功能区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在政策、项目、资金、技术上予以重点倾斜,通过开展农用道路、电网、灌溉等农田配套设施建设和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使之成为全县粮食生产先进科技的应用区、统一服务的先行区、高产高效的示范区。2008年全县共建设标准农田12270亩。
创新农田耕作制度。该县把发展粮食生产与培育区域优势产业有机结合,运用间套种技术,开发了以蚕豆套种春玉米接茬超级稻为主的粮经新三熟制种植模式,通过水旱轮作、粮经套作,实现了增熟增收、经济高效和粮食高产的多重目标。2008年该县推广新三熟制种植面积2万亩,建立核心示范基地1000亩。
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提高粮食单产
整合技术资源力量。坚持走良田、良制、良种、良法、良机综合配套的路子,建立县粮食高产高效技术研究和推广团队,重点加强种子种苗、农作制度、栽培管理、病虫防治、农机作业等技术联合攻关和协作,大力推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优质安全、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和综合技术,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技术组装配套。同时,通过项目载体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粮食高效生态耕作创新新技术示范》项目先后被省农业厅、省农业综合开发办、省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立项,共争取项目资金120余万元,建立新多熟制示范面积4万余亩,促进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
实施高产创建活动。以开展粮食优质高产示范与竞赛活动为切入点,通过建立示范方、示范户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2006年以来,全县共建立建立高产高效攻关田15块21亩,开展有关试验合计8项、40余个;粮经新三熟示范方8个、面积1265亩,水稻优质高产示范方11个、2977亩。同时全县建立粮食生产科技示范户360户,示范村10个,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推广应用良种良法。采取邀请专家授课、举办培训班、现场会、组织农技人员蹲点办方等各种形式,加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据统计,2006年以来,全县共开展技术骨干培训5次、250余人次,培训农民1.5万多人次,聘请农民技术辅导员15名。共引进、推广粮食高产优质品种30余个,先进适用技术20多项,全县水稻良种覆盖率达98%,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5%以上。
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机制,提高种粮效益
建立服务组织。把培育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推动粮食生产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着力培育粮食、农机、植保、农产品销售等专业服务组织。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发展粮食专业合作社10个,服务农户1122户、面积10550亩;植保服务合作社9家,实施水稻统防统治面积1.5万亩;农机服务合作社3家,农机作业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15%以上,农产品产销合作社5家。
开展订单销售。建立了金秋、包安山等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全县70%以上的蚕豆、玉米通过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销售,价格比非订单收购价高出70%。同时通过订单销售,既有利于蚕豆、春玉米统一采摘标准,提高鲜荚质量档次,卖得好价格,又能保持较好的成熟度,提高产量。稻谷由县粮储公司订单收购,对订单在2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按订单数量交售的每50公斤奖励20元。
推进规模经营。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引导流转土地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支持和帮助种粮大户、粮食生产经营组织受让农户流出土地,扩大经营规模,全县粮食复种面积2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达1000多户。同时充分挖掘各种土地资源促进粮食生产,鼓励开发各种闲置耕地,利用山地、园地套种番薯、马铃薯、玉米等杂粮3万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