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把危旧房改造工程作为重民生、促和谐、保增长的“民心工程”来抓,以群众为主体,扎实推进危旧房改造,截止7月底,已完成4017户,其中新建户2342户,修缮的1176户。仅4个多月,已完成全年任务的一半。
建立危旧房信息库,全面服务基层建设
青田对全县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可进行科学管理,建立农村危旧房改造数据库,将以往每天的手工数据统计转变为电脑操作,发挥信息化的三大功能:发挥统计功能,及时准确完成报表。信息库的建成,改变了以往层层手工填写上报报表的做法,切实提高了党内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发挥查询功能,满足日常工作需要。过去数据统计自上而下逐级安排,自下而上逐级汇总,既费时费力,准确性又差,现在运用查询模块,设定查询条件后可实现即时查询,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满足了工作的信息需求。发挥监管功能,促进工程进度保证。及时的了解每个乡镇危旧房工作的进程,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提供了条件,为危旧房顺利的推进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对各乡镇数据库管理员40余人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具体讲解数据库的基本输入办法及其他功能的应用,当场,学员们对碰到的问题进行提问。
村民“扮演”两角色,打工、建房两不误
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的开展,不仅加快了农民住房的升级换代,而且通过危旧房改造还为村里的一些闲置劳动力提供了一些收入,更是让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高湖镇良川村的陈大爷望着已盖了两层半的新房,喜笑颜开:“我活了近八十年,做梦也没想到,盖新房政府会有资金补助。我家原来是土木结构的房子,现在可是宽敞明亮的砖房啊,新房子共120多平方米。按照政策,将有2万多块钱补助,有了这个钱,我就可以把房子粉刷一遍!”在东源镇周济村旧村改造过程中,村民们乐此不疲地扮演着两个角色:打工、建房两不误。在拆建自己房屋时,自己是主人;而在帮助别人拆房子时,自己的身份是一名工人。今年以来,危旧房改造需要的巨大用工资源也让准备外出打工及在家务工的农民实现了在家门口打工,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乡乡“出”妙招,村村“创”特色
在农村危旧房改造过程中,青田县采取“政府引导、村为主体”的方式,各村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企业、华侨等资源优势,纷纷走出符合本村特点的路子。腊口镇把危旧房改造工程作为“民心工程”来抓,以“一户一册一干部”的方法,将农村困难户拆建任务落实给村干部和党员,从建房的申请到资金的筹措实行“一条龙”服务,全力帮助困难群众按时适度完成建房任务。巨浦乡巨浦村引导企业老板垫资建新房,建成后村民可以用一平米旧房换一平米的新房,第一期改造工程600万元的工程款也已全部到达巨浦信用社的指定账户上。石溪乡考坑村根据村庄“古石屋”的特色,采用保护和修复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尽量保护当地风土人情的古建筑,抛弃大拆大建的盲目无序改造,制订了以“修旧如旧”为特色的改造方案,严格按照方案施工。高湖村兴校路是高湖镇的旧村改造试点,涉及住户28户,总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是典型的城中村。自2008年8月启动改造工作以来,高湖镇根据农民自愿、住户自主的原则,积极探索住户内部自我协调机制,自行协商解决利益分配和矛盾纠纷,平稳有序地推进了改造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