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1日讯
昨天是第18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使用网络应有度,科学合理才健康。”昨天,杭州市七医院组织20多名心理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以及心理教师在吴山广场义诊。
眼下,网络成瘾已不是一个新鲜名词,尤其是青少年的网络成瘾问题,已对在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家庭幸福和社会安宁等产生严重危害。杭州市疾控中心主任赵国秋说:“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有1000多万青少年存在网络成瘾问题。”
叶飞(化名)就是一个出现网络成瘾问题的大学生。少时一连串家庭变故,使得叶飞从小就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母亲再嫁后,因为恨铁不成钢,对他又打又骂。
这时,隔壁班一位叫王芳(化名)的女孩走进了他的世界,鼓励并帮助他学习。去年,两人双双考上大学,可惜一个在南,一个在北,两人很快就分手了。
叶飞开始玩起网络游戏。“起初,我只是想上网混混时间。可玩什么都比别人快,很多人还向我请教。所以一上线就玩得下不来了。”小叶低声说。
一个学期过去了,6门功课小叶挂了5门,自己整个人也发生了转变,平常看着萎靡不振,可一玩起游戏就生龙活虎。
“在个性上,他们较内向、对别人的情绪较敏感、察觉能力高,但适应能力较差、对事消极、渴望外界认可又怕被拒绝。”杭州市七医院病区科主任施剑飞分析说。
在环境上,不少网瘾青少年来自单亲家庭,心理上安全感较弱。另外,父母教育方式不当,也是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如家长的过度关注、过度控制,或教育方式以批评指责为主,孩子在现实中也易感到自卑、少自信,导致与人交往出现不顺畅的情况。
施主任说:“在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之下,网络就成了一些青少年的避风港,他们通过网游、聊天得到在现实中不能满足的心理需求,导致自己慢慢从现实世界中退出,同时也在麻痹自己。”
但是,网络成瘾不是顽症,是完全可以治疗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政策保障三者结合形成的社会效应,就是扭转青少年网瘾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