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面犹如亲人
浙江在线10月12日讯
昨日,郑樟瑞穿着一身整洁的衣服,脚穿一双解放鞋,坐进了采访车,前往嵊州市甘霖镇东山村,去见阔别了50年的恩人。昨日,本报刊发了《50年前借走30元,50年后还来3000元》的报道后,引起许多市民关注,郑樟瑞的事已成为美谈。
再见面时,还是一声“同志”
闻悉此事的俞玉兔老师早已烧好了茶水,在门口看了又看。当提着礼物的郑樟瑞走进她家时,老人挺激动:“樟瑞同志!欢迎你的到来。”
“俞老师,你好!”
在房子的走廊里,两位老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不约而同地问:“过得还好吧?”
正在午休的俞月樵连忙招呼客人进屋。俞玉兔忙着给郑樟瑞沏茶,3人坐下后,话闸子也就打开了,说着说着就说到了50年前。
俞玉兔说:“那天,我们在路上相遇时,我刚刚发了工资,把35元钱存进了银行,得知你要到宁夏去缺少路费,我就拿出了存折。这些年来,我不希望你还钱,也没放在心上,我是自愿帮助你的,帮助困难的人,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当时俞玉兔的家里也很贫困,母亲和侄女的生活来源全由她一人承担。平时她自己每月的生活费不超过9元,吃的菜通常是3分钱一碗的猪血豆腐,平常买衣服也是计算着买的。
以诚相待,还债只需还本线
郑樟瑞说:“这个还钱方法是我自己定下来的。以当时的粮食价格来算,那还有多余;以当年的黄金价来说,那还不够。好在现在儿子孝顺,把我生活照顾得很妥当,我就节约下来一点钱,并对要还的钱进行额定,他经过折中,定下了以借1元还100元的比例,来还这笔半个世纪的债,1元就还100元。”
俞玉兔老师却说,这笔借债体现了诚信,但我只能收30元,不能收3000元。
这时郑樟瑞坐不住了,他说还3000元是为了了结一桩心事。
告别时,俞玉兔夫妇把郑樟瑞送出小屋,3人在俞家门口紧握手话别达5分钟,最后约定有空再见面。
来源:绍兴网-天天商报 作者:记者张亮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