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8日讯
“等到我们办喜酒,爸爸就可以看见我们了。”昨天下午两点多,风尘仆仆的林先生从台州临海带着父亲赶到了省人民医院,一个小时后,父亲被推进手术室移植眼角膜。
之前的角膜移植方式,都是捐献者通过与医院或角膜劝捐员的直接联系进行。而这一次,将林先生父亲与衢州的捐赠者联系起来的,却是浙江省红十字会。昨天,记者从省红十字会了解到,我省作为全国的试点之一,正在积极酝酿器官捐献的一系列政策,由中国红十字会作为第三方参与动员和组织器官移植与分配,是新政的内容之一。
光明从衢州延续到台州杭州
如果没有一个多月前的那次车祸,蠆如土一家可能还在周末的晚上吃着团圆饭。8月23日,儿子蠆向平骑摩托车外出时发生车祸,从此,再也没能和蠆如土说上话。
今年39岁的蠆向平是一名复员军人,在衢州开发区管委会做一名保安。蠆向平生前在和父亲聊天时,提起过捐献角膜的意愿。
昨天凌晨3点多,蠆向平正式被医生宣布脑死亡。早上8点10分,省人民医院眼科主管护师梅华萍,分别给杭州和台州的两位患者拨通了电话。在台州割稻子的林先生接到电话后,扔下镰刀,立即带着父亲赶到杭州接受手术。
“一年前,爸爸右眼因为白内障看不清楚了。我听说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可以重获光明后,就登记了申请志愿。没想到这么快就有消息了。”林先生说。
和林先生父亲同时接受捐赠的,还有杭州的方女士。
器官捐赠缺少激励机制
“我国器官捐赠的体制还不完善,器官移植供需矛盾比较突出,捐献者少,等待手术者多。”省防盲指导中心义务劝捐员朱强荣,在眼角膜劝捐圈内是个元老级人物,在省内各个地市都有他的徒弟,只要捐赠眼角膜,许多人都会拨打他的电话。
“现在,愿意捐献器官的人多了起来,很多人会选择在一个特别的日子里,来填写捐赠志愿表格。这个现象非常可喜,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激励机制。”朱强荣说,因为相关法律的缺乏,许多捐献者在捐献器官后,没有任何经济补偿,这使器官捐赠只能依靠个人觉悟,难以机制化。
愿意捐献器官的人不多,而捐赠出来的器官也不能得到最大化利用。医疗界人士介绍,目前器官移植都要在有相关资格的医院内进行,而为了使移植的成功率最高,大部分医院都只进行某个器官的移植,这就造成了其他器官的人为浪费。
器官捐献分配体系正在酝酿
“如果器官捐献的信息能够迅速地在省内乃至全国流通,那对于广大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对于正在酝酿的器官捐献分配体系,昨天,省红十字会赈济救护处处长季云松说,浙江的具体实施细则,还在积极制定中。
今年8月25日,中国红十字会和卫生部在上海联合召开全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会议,上海、天津、浙江、南京等10个省市被选为了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地区。
酝酿的政策包括:建立一个完善的器官分配体系,使捐献者的器官能被最大限度地利用;建立中国器官捐献公益基金,开展人体器官捐献的宣传动员,并对捐献者进行人道抚恤,特别是对贫困捐献者的家庭予以人道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