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江区太真乡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用足用好各项惠民政策,激活农民主体意识,通过实施20例致富典型引路、上下联动合力帮扶、主攻产业提升等有力措施,积极开拓农民增收新路径,加快山区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20例致富典型引路
近日,一本《农民增收致富20例》的宣传小册子刚刚下发到各村干部、农户手里。该书选摘了太真乡各村20个致富典型,有种养能手华坑村张康龙、银坑村毛竹加工专业户吕小云、太真山庄庄主王仁富等等。“这一个个鲜活的身边例子,对全乡农民增收致富能起到典型引路的意义。”太真乡党委书记陈剑明说,近几年来,太真乡立足山区实情,想方设法开拓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新路径,已初显成效。自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乡干部又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走村入户筛选出20例典型事例编印成册,来启发农民,激活主体意识,共奔创业致富路。
在塘坞口村,种茶大户张义华翻看这本书后,感慨地说:“农民要实现增收致富,靠的是勤劳和技术。”塘坞口村是全乡种植加工茶叶的大村,目前全村有茶叶加工户65户,茶叶加工机器70多台,茶叶种植面积1000余亩。“我一户人家就有4台茶叶加工机器,从2007年开始每年加工春茶250公斤,近两年还种了不少苦丁茶。”张义华说,今年他已加工春茶250公斤,平均每公斤春茶价格120元,苦丁茶加工100多公斤。今年加工茶叶收入已有2万多元。他打算扩大种茶规模,提升茶叶档次,赚更多的钱。
看到同村不少农户成了全乡致富典型,塘坞口村村民张如渭也不甘落后。“我加工茶叶已有10多年,现在有3亩茶园,2台茶叶加工机器。”张如渭说,今年他加工茶叶毛收入有1.5万元左右,这段时间正忙于茶园管理,忙着修剪和施肥,“管好茶园,多加工一些‘明前茶’,家中收入会更高。”
上下联动合力帮扶
太真乡地处山区,有1500多户低收入农户。怎样让这些农户脱贫致富?从去年开始,太真乡紧抓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有利契机,积极开展对接帮扶,借力发展。
“农家乐生意是一年比一年好,今天中午就有七八个人用餐。”下槽坞村“猎人神居”农家乐经营户赖燕义说,这多亏了市、区、乡等众多部门的相帮,让他谋到一条致富路。在办农家乐之前,虽有好环境,但受经济条件限制,一直没能找到好的致富门路。当他打算在家里创办农家乐时,却遭到全家人反对。与他帮扶结对的市农办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给予支持。市农办投入20多万元,硬化了一条通往赖燕义门前的村道,还对23幢农户赤膊墙进行粉刷。去年7月,赖燕义投入6万余元,在小溪上搭建起小竹屋,将房屋装修一新,办起了农家乐。“去年半年农家乐毛收入达8万多元,今年上半年虽是淡季,营业收入也有4万元。”赖燕义高兴地说,现在经常有市区、巨化以及外地的游客前来休闲,经营农家乐已让他脱贫致富。
这只是众多部门帮扶的一个典型实例。为加大扶持力度,6月2日,市人大、市农办、市行政服务中心、市自来水公司、市烟草公司、市档案局等7家市级帮扶结对部门再次来到太真乡,与该乡10个村结成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帮扶对子。在与村干部座谈时,这些单位又帮助村干部编制《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五年发展规划,并与148户低收入农户结成对子。替农户献计谋划,市农办为塘头湾村送去6吨笋竹专用肥,市档案局又在华坑村设立专项奖励资金,鼓励农户发展特色养殖等等。“去年通过上下联动合力帮扶,全乡农家乐营业收入达100万元,各村建成的竹林丰产、山地蔬菜、食用菌、有机茶、生态养殖业等基地已成低收入农户增收新渠道。”
主攻产业提升促增收
今年5月,太真乡专门出台《农民增收工作实施意见》,以大力发展效益农业促农民增收。太真乡毛竹资源丰富,毛竹种植面积3万亩。目前,全乡已建成万亩竹林丰产示范基地4个,面积1360亩;高山蔬菜基地210亩;食用菌基地141万袋;有机茶基地500亩。竹埂底村村民阮松海说,他共有20亩竹山,其中10亩是丰产林。通过毛竹低改效益成倍提高,他有一块3亩毛竹林,一次性砍伐毛竹5000公斤,出笋750公斤。“这块毛竹林平均产值达2000元,一般而言,一亩低产竹林经改造能增收七八元。”阮松海说,这是“开沟引鞭,配方施肥”的效果,5月20日紧来他已施下9袋毛竹专用肥和复合肥,下一步还要对另外10亩低产竹林进行培育。
提升产业见效益。塘坞口村村民陶光明有40亩竹园,每年毛竹收入2万多元。“今年上半年就已砍伐2万公斤毛竹,卖了1.2万元。”陶光明说,前段时间已对竹林施肥600多公斤,这几天还要再施600公斤化肥,通过丰产培育,他要争取竹林亩收入达1800余元。主攻产业提升,激活群众主体意识,开拓农民增收新路径,太真乡今年要确保人均增收495元以上,实现人均收入增长率9%。(严慧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