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丽水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稻鱼共生系统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浙江丽水青田县稻田养鱼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最早是由农民利用溪水灌溉,溪水中的鱼在稻田里自然生长,经过长期驯化而形成的天然稻鱼共生系统。古青田县志中记载,“田鱼,有红、黑、驳数色,土人在稻田及圩池中养之”。田鱼,是淡水鱼中的一种,由鲤科鱼类深化而来,有红、黑、花、白、青、粉等颜色,由于自古在稻田中养殖,故俗称“田鱼”。田鱼虽然出自稻田而无泥腥味,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鳞片柔软可食,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

  2005年4月,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首批四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其核心保护地为山水奇秀、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田鱼村”的方山乡龙现村,这也是亚洲唯一个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目前,青田县标准化稻田养鱼面积3.31万亩,并进一步向“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一、青田县稻田养鱼的发展历程

  稻田养鱼这项传统农业技术根据其发展进程、采取的技术和取得的效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传统散养阶段(1980年以前),农户采取传统的、粗放的养殖技术,在水源充足的田块放入少量鱼苗,利用田间自然生态因子,田鱼自然生长,产量较低,一般亩产5公斤左右,而且田鱼产品主要是农户自给,作为改善生活和招待亲朋好友的桌上佳肴,商品率几乎为零。

  第二阶段是“五改”推广阶段(1981—2000年),县政府和有关部门把稻田养鱼作为短、平、快扶贫项目,重点推广“五改”技术:采取沟坑结合、高埂深沟、投喂饲料、鱼体消毒和鱼病防治,使稻田养鱼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一般亩产田鱼十多公斤,高产示范可达七八十公斤,部分田鱼开始走上市场,商品率约为百分之十几。

  第三阶段是快速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县委、县府把稻田养鱼作为农业主导产业来抓,通过扶持部分基地、农户、合作组织,以点带面,逐步推行水泥田埂硬化、高埂平板、投喂饲料等。这时政府对产业的扶持取得显著效果,涌现出一批基地、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如雅林、新彭、冯洋、龙现、仁塘湾、金田村、横坑村等形成了连片的初具规模的水泥田埂硬化基地。稻田养鱼的亩产效益也显著提高,一般亩产田鱼25-50公斤,高产养殖区域如仁庄亩产可达150-200公斤,商品率达到30%左右。最近几年又迅速扩大稻田养鱼区域,产业带自东向西挺进,如季宅乡仙人坦、船寮镇外湖、腊口镇蓝田村等,全县呈现出一股蓬勃发展的好势头。

  二、稻田养鱼的综合效益

  稻田养鱼种养模式是一个稻鱼共生、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生态种养系统,鱼在系统中既起到了耕田除草、减少病虫害的作用,又可以合理利用水田土地资源、水面资源、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发展稻田养鱼,对推进科教兴农、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是稳定粮食生产。通过稻鱼基地建设,发挥稻鱼互利共生优势,农民取得较高效益,实现粮食生产稳中有增,符合稳定粮食生产重要战略意义的要求。

  二是可以增加鱼的产量和亩产收益,稻田养鱼产业化经营可使稻鱼产品达到质的提高和量的增长,使农民尽可能多的获得生产上的收益并参与分享加工、流通过程带来的效益。

  三是促进了生态环境建设和旅游休闲农业发展。稻田养鱼可以利用鱼除草,施肥,除虫,防病,降低施肥施药数量,从而达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目的,促进生态平衡,并通过稻田养鱼产业化,建立现代生态种养园区,带动农家乐、渔家乐的发展。

  四是可以降低资源耗费和生产成本,稻田养鱼可同时产出稻谷和鲜鱼,提高务农效益和积极性,从而减少农田抛荒,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在种养结合过程中,减少了化学肥料和农药的投入,节约了投入的时间,最终降低生产成本。

  三、稻田养鱼的发展方向

  稻田养鱼产业技术含量不高,受自然灾害侵袭风险小,增产、增收、富民的效果明显,农民容易接受,产业化发展前景良好。一是推行规模化生产,提高产出投入比,推动我县稻田养鱼在数量上的快速增长。二是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安全性,标准化强调产品内在品质、安全性、和技术改进等全面发展,使我县稻鱼产品有质的提升。三是加强市场化建设,提高商品转化率,使稻田养鱼的产业发展无后顾之忧,而且生产者还可以分享加工、流通环节带来的附加效益。四是推广休闲化种养,提高农业收益率,通过发展旅游休闲农业,带来产品附加值迅速提高,并带动服务行业发展,促使农业和其他产业有机结合,提高收益率。

  四、稻鱼共生系统保护和发展

  1.制订“稻鱼共生系统”项目保护规划。从2005年6月开始,我们开展了制订稻鱼共生系统项目保护规划的前期调研工作。当年11月,在青田县举行了“稻鱼共生系统”项目保护规划研讨会,中科院、北师大、华南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专家以及都江堰、龙门石窟等世界遗产保护地的领导参会,共谋项目保护大计,会议委托中科院和浙江大学分别编制规划大纲。2006年4月,举行了规划大纲评审会,浙江省及青田县有关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参加评审,会议原则通过了两份规划大纲评审,并要求中科院和浙江大学深化合作、取长补短,共同编制详规。

  2.深化稻鱼共生系统理论研究。中科院、浙江大学等单位开展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多方参与机制、生态旅游发展、稻鱼系统生态作用机制等科学研究,至今已发表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10多篇,深化总结了稻鱼共生生产模式,丰富和发展了稻鱼共生理论,为稻鱼共生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

  3.启动核心保护区建设。已投资3400万元,实施山口—龙现公路改建工程,拉近了核心保护区龙现村与县城“距离”。加强龙现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实施村庄改路、改水、改厕和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重视村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严禁违章建筑、无序开发,尽量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龙现村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共同发展。2006年龙现村被命名为浙江省新农村示范村,为项目保护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4.继承发展田鱼文化。在春节、元宵节等农村重要节日,开展鱼灯表演活动,弘扬传统文化,丰富农村娱乐生活,活跃节日气氛。龙现、仁庄等稻田养鱼主产区,保持着田鱼(鱼种)作嫁妆等民间习俗。举行了田鱼乡野烹饪大赛,以田鱼为主题的青田石雕作品不断涌现,促进了田鱼文化发展。

  5.大力宣传稻鱼共生系统。中央电视1台、4台、7台,香港明报、香港有线电视台、英国BBC台、国家气象局一方水土栏目等知名媒体记者到青田采访报道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美国、日本等20多位国外学者千里迢迢先后到青田调研,极大提高了稻鱼共生系统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制作了DVD宣传片,出版了多册稻鱼共生书籍,印发了稻鱼共生知识的台历、挂历,使稻鱼共生家喻户晓、众人皆知。

分享到 转播到浙江微博浙江微博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开心网 人人网 人人网 推荐到豆瓣 豆瓣 搜狐微博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浙江新闻-每日关注】杭州:领导干部出入私人会所将点名通报-浙江新闻

小伙遇车祸遭拦腰碾压
世界500强高级女白领被迫请假照顾双胞胎女儿
23天里1家法院受理31件危险驾驶案 9种醉驾要加刑
杭黄铁路工程获批 2018年坐火车一个半小时到黄山
浙江新增5例H7N9禽流感病例 杭州活禽交易全部暂停
行人擅闯机场快速路被撞后遭反复碾压 责任怎么判?
"单独"二孩准生证起码要7种证明 最快节后申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丽水旅游人数8年增长9倍
·长三角网媒聚焦浙江青田 青田石诉说前世今生
·娇艳玫瑰只看不卖 宁波北仑农业卖创意多赚了钱
·畲乡品茶 一杯淡、二杯鲜、三杯醇、四杯韵犹存
·丽水400多万元保下了千年古樟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