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宣宏 摄
“我出生在日本,祖籍在陕西,人们叫我‘华侨’。现在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终于回家了!”
去年,本报《杭州湾新闻》率先报道了德清下渚湖从陕西引入10只国宝级珍稀鸟类——朱鹮。昨天,它们又迎来了新伙伴:10只纯正“中国血统”的小朱鹮从日本移居到德清下渚湖湿地,度过了他们在中国生活的第一天。
我是去年出生的,还没到一周岁呢,这是我第一次坐飞机,我有点紧张。前天凌晨,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被分装在10只5米高5米宽的木箱中,从日本飞到了一个叫上海的地方。我们又坐上了大货车来到了德清下渚湖,还好日本兽医叔叔一路上都陪着我们。
走出车厢,一股冷风扑面而来,这里的天气好像比日本稍微冷些,不过我们并也不怕冷。好多张笑脸把我们送到了新家——下渚湖湿地保护区的浙江朱鹮种群重建项目朱鹮繁育基地。
我很期待能够和中国“同胞”重逢,但是,我们却被带到了“隔离区”——一个约五六十平方米的大笼子,外面有铁丝网,里面有柔软塑料网。我们需要在隔离区住满一个月,再全面体检,如没有禽流感或其他传染病,才能和老家的伙伴们重逢、与游客见面。
昨天,是我在中国生活的第一天。饲养员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来给我们送吃的,但是,我发现我们听不懂他讲的话。我们只懂日文,不懂中文,更不懂这里的德清话。不过还好,我们去年和今年才出生,学习能力很强。今后,要学听中国话了。
由于旅途奔波,我吃的不是很多,两顿吃了16两泥鳅。我最怕晚上了,因为一到晚上我就看不见了,我还没来得及熟悉这里的环境,真怕会摔着。还好,细心地饲养员给我们亮起了一盏黄黄的灯,我先上栖架休息去了,调皮的伙伴们还在地上玩耍。
我们有着无比自豪的身份——“中日外交特使”。也许你还不知道,我们是1998年到2000年期间中国领导人赠送给日本的朱鹮的后代,根据约定,中国赠送给日本的朱鹮种群在繁殖到一定数量的时候,要返还中国。祖母们在日本安家后,目前已成大家族,约有家庭成员200只。这已是日本第四次返还中国了,前几次都回了陕西或者北京。听说,德清下渚湖湿地也很适合我们生活,我们就来了。
听说,这里生活着很多朱鹮“同胞”,他们虽然个子会比我们大些,但是,也有长嘴、长颈,纯白的羽毛......几乎和我们长得一模一样。去年,10个“同胞”已经生下15个宝宝了。朱鹮基地负责人俞建昌说,为了“优生优育”、防止“近亲结婚”,我们被接到了这里。
“浙江朱鹮易地保护暨野外种群重建”项目负责人,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保护中心主任方盛国说,引进在日本生活、成长的我们,对浙江种群的基因多样化很有好处。
一个月后,我们将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到那个时候我们就能住上“排屋”了,里面还有我们栖落的女贞树。两年后,等我们长大了就能在这里找到另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