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
“1个、2个……108个”11月17日,在龙游县湖镇镇茆头村床上用品加工车间,经营来料加工的村妇女主任邵素球,正认真地清点成品靠垫的数量。“这里是5000只靠垫,马上就要送到浦江去。”邵素球说。
邵素球加工童被、枕头和靠垫等床上用品,已有19个年头。在她的带动下,本村和附近村的100多名妇女已加入到她的加工队伍中来。去年当选村委、村妇女主任以来,邵素球扩大规模,租用废弃的仓库办起了加工车间,内有缝纫机30台,固定职工30余名,其余的则是分发到外村的3个加工点。现在,每天除了发料和验收成品,邵素球还积极发展新手。她说:“每次接来单子的量都很大,只要愿意做、肯做,就会有钱赚,多则一天60来元,少的一天也有30多元。”现在邵素球的加工队伍,已经发展到方圆5里的10多个村,年发放加工费100多万元。
邵素球加工床上用品是湖镇镇村干部热衷发展来料加工、带领村民致富的一个缩影。在湖镇,越来越多的村干部投身到来料加工领域。据统计,全镇39个行政村中,有14个行政村的23名村干部从事来料加工。
针一抖,一串珠;手勾勾,一朵花。在湖镇镇范家村村民主任陈柏祥家,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范家村是省级低收入农户集中村,以农业为主,村集体经济收入少,人均收入2000多元,全村一半农户住泥墙房。如何增收脱贫呢?陈柏祥在2005年当选村民主任后,张罗起了做来料加工,亲自到义乌接订单。目前,全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在串珠勾花。村民袁炳香跟着陈柏祥串珠勾花已有5个年头,家里有个17岁的孩子患有癫痫病,断了她外出打工的念头,来料加工很快填补了这一缺陷。现在她每天带着孩子干活,赚钱看孩子两不误。她高兴地说:“村干部做经纪人,大伙都很放心,不怕没有工钱。”现在范家村每年仅来料加工的收入就达70多万元。
同样,在湖镇希塘村,会用缝纫机的年轻妇女,都在村民主任方强华家的服装加工店里加工服装。“缝纫机一踩,钞票滚滚来。”这是做服装以来村里盛行的顺口溜。方强华说,带领村民致富是村干部的分内事。”方强华每天把做好的外套送到村里的一些空闲老人家里去剪线头。剪线头没有技术含量,一把小剪刀就能完成,一天也能做30来元钱,深受村民的欢迎。
【背景】
相当一部分低收入农户无法外出就业的主要原因,在于家中有老弱病残的家庭成员需要照顾,而来料加工具有就业门槛低、就业方式灵活、劳动之余还可以兼顾家庭的特点。湖镇镇党委积极引导村干部当起了经纪人,来料加工成为该镇村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形成了“铺天盖地”的态势,“蝴蝶”、“服装”、“头饰”等项目的块状雏形已形成。目前,全镇从事来料加工人数2330人,1月至10月,发放加工费2965.1万元,增收1075万元。
【感悟】
低收入农户增收难,源头在于就业难。对于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如何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就业途径,从被动“输血”到主动“造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湖镇镇以村两委干部为切入口,增强村干部的“双带”能力,助推壮大“留守经济”,不失为一条发展新农村、发展新农民的良好途径。(黄丽芬严蓓蓓洪伟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