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 | 动态报道 | 在线访谈 | 学习体会 | 科学发展在身边 | 时代先锋 | 中央精神 | 高层论述 | 评论文章 | 学习读本
·“五里不同村,十里不同俗” 老生常谈抓落实
·紧扣科学发展主题 扎实搞好分析检查
·践行科学发展三十六计:薪火相传
·践行科学发展三十六计:精英掌门
·践行科学发展三十六计:楚材晋用
点击“网友上传”进入投稿平台,按提示操作,发送至浙江新闻频道,标题请注明“学习体会”。
赵洪祝对话网友
回应网络对“杨湘洪事件”的关注
吕祖善对话网友
在危机面前,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夏宝龙对话网友
一个地方平安不平安,老百姓说了算
·一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二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
·三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四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五 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六 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七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八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 动态报道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龙游县罗家乡“五步齐发”激活茶叶富民路

  近年来,龙游县罗家乡确定了“生态立乡、产业兴乡、素质强乡”发展战略,以茶叶作为主导产业来抓,逐年完善和调整茶叶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全乡茶园面积从2006年的1113亩,发展至2009年9月的1588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面积335.6亩,占23%。2008年年产茶叶53吨,产值达400多万元,茶农人均纯收入达6700元。

  夯“政策扶茶”之基

  为稳步推进茶叶基地建设、扩大茶叶面积、提升茶叶品质,2006年该乡下发了《关于鼓励茶叶花卉苗木生产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年完善了茶叶产业发展有关政策,专门出台了《关于鼓励茶业生产发展的若干奖励意见》,重点在公路沿线发展生态无性系规模茶园,构建板块茶叶经济带,对连片种植无性系茶叶或低产茶园改造无性系茶园1—5亩农户,每亩奖励100元,6—10亩每亩奖励200元,11—20亩每亩奖励300元,20亩以上每亩奖励400元。同时,对新品种试验1亩以上示范茶园、公路沿路30米内种植茶叶、村两委干部及各线负责人带头种植茶叶并协助农户做好土地流转的,予以重奖。2009年下半年,缪家村结合村庄整治绿化工程,沿路种了12块罗家名茶示范带,种植了罗家白茶、浙农117、平阳特快等10个省内知名茶叶品种。据统计,截至目前,全乡茶叶种植户达158户,拥有制茶设备180台,厂房面积累计近1800平方米。

  搭“协会强茶”之桥

  “10年前,每斤鲜芽茶的价格只有十几块钱,而现在每斤嫩茶最高可卖到60多元,茶农采摘一天茶叶可得到100元左右的收入。”长期从事茶叶生意的罗家乡罗家村民说,“有了茶叶协会,茶农们日子大不一样!”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茶叶产业,提高茶农的组织化程度,2009年2月20日成立了茶叶协会,吸收了全乡38位茶叶种植承包大户为会员,服务于全乡茶业产业的生产、管理和指导。通过“协会+企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切实发挥龙头作用,加强生产技术管理,改进制茶工艺,推广机械化生产,建立起“统一生产计划、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定价收购、统一系列加工、统一包装销售”的“五统一分”生产经营运行体制,使制茶厂、茶场和茶农之间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形成生产经营合力,提升综合竞争力。另外,在扩大茶叶种植规模过程中,茶叶协会通过整合闲置林地资源,以土地流转、出让、租赁等办法,合理规划茶叶生产基地,帮助种植户建立名茶基地。

  举“品牌立茶”之棋

  “多年来,乡里茶叶附加值一直不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品牌不优、不强,市场知名度不高。”吴刚茶叶合作社负责人感慨颇深。

  近年来,全乡茶叶产业品种多、产量低等现象制约了罗家乡茶产业的深化拓展。如芰塘金茶厂在1992年度曾获得国家评比银质奖、西湖博览会金奖,但由于产量低、品牌意识薄弱,销售时必须挂靠外地品牌,在效益上、知名度上很受影响。随着市场的扩大,茶农们也逐步意识到品牌效应的重要性。因此,茶叶协会加强引导,统一茶农思想,引导茶农在炒青茶的基础上,努力开发研制名优茶,打造自己的茶叶名牌。并且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绿色茶叶产业,对外主打“圣堂山野山茶”品牌,要求乡域内茶厂、茶农严格按“圣堂山野山茶”标准生产,全面提高“堂山野山茶”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圣堂山野山茶”商标的使用扭转了品牌无序竞争形成内耗,增强了茶叶市场竞争力,茶农、茶商的品牌保护意识也日益强烈。此外,乡政府加大宣传罗家“全国环境优美乡”生态优势、地理环境和投资状况,努力营造茶叶发展的浓厚氛围,拓宽茶产品的销售渠道和信息,吸引更多的客商来我乡投资。

  兴“科技富茶”之路

  兴茶靠科技,科技靠人才,培养人才十分重要。全乡农户18岁以上人口中,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58%,初中占34%,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8%,相对缺文化、缺技术。由于流动人口逐年增加,全乡初中以下、年龄偏高的农村劳动力比例在增加,参加培训,提高素质成为茶农的共同心声。以茶叶协会为载体,充分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农技110、农民信箱等先进媒介,及时准确解答茶农的疑难问题,引导茶农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高茶业行业自主经营、自求发展的能力。

  同时,依托万名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制定茶叶从业人员培训方案,有计划地培训茶叶产业种植人员、加工人员、营销人员,切实从源头上解决茶叶质量安全问题,提高清洁化加工技术和产品质量标准,增强茶叶质量安全意识。2006年-2009年,乡里共邀请浙大茶学系等专家、教授作专题讲座和技术培训4次1000多人次。邀请县农业局技术人员深入到各村组织开展茶叶无公害、有机茶生产、茶园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各项技术服务,举办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培等实用技术培训6期,培训茶农1500人次。共印发技术资料3000多份、制作科技宣传展板8张、放映茶叶科教片12次,组织协会会员经验交流、座谈会等2次。通过培训学习手段切实提高了广大茶农整体素质。今年6月份,乡长亲自带队,协同经济办主任和乡茶叶种植大户到诸暨参加了全国名茶炒茶青比赛,取得了第一名、第二名的好成绩。

  创“特色兴茶”之名

  喝茶不仅要喝出味道,更要讲究氛围,喝出感觉。近年来,罗家乡在利用生态环境优美、风景怡人的优势,开发“圣壇人家”,“圣堂山”等农家乐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推出以茶文化体验为核心,以农户为依托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休闲观光茶园”、“风情一日游”等“茶农家”文化旅游项目,将茶业与文化、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全乡茶业经济的发展。茶农们利用自家院落以及周围连片茶园风光,将采茶、饮茶、品茶融合一体,以此吸引旅游者前来吃、住、游、玩,为旅游者提供了一种新的休闲方式和消费空间,受到很多城市人的欢迎。“茶农家”不仅进一步提高了茶乡的知名度,同时也为茶农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宁波福明家园社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新市民 有人帮
·柯城区:实施“四化”扎实推进“三民工程”
·缙云县官店村:诸多“第一”见证农村科学发展路
·龙游湖镇:壮大“留守经济” 助低收入农户增收
·长兴县“一宣讲双服务六推动”推进“双服务”专项行动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