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塘源口乡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注重引导各行政村以村情民意为基础,完善方案,规范程序,做好村级发展规划,描绘出山区乡村科学发展的“幸福蓝图”。
“三思而后行”——村情民意是基础
“你们看这条,《3亩以上规模种植大户统一使用标准架的,乡里给予10元/根的补助》,还有这条……正符合咱们村的实际……”在仓坂村的会议室里,村委主任林庆家正手拿乡党委、政府下发的有关发展猕猴桃产业优惠政策的文件慷慨激昂。而边上围着的一圈村“两委”干部,都在仔细地思考着政策和本村发展之间的关联。
为确保制订出一个符合村情民意的村级发展相关规划,该乡各村通过三个方面的考虑理清思路。一是动静相宜规划发展思路。根据村规模调整的情况,提出了各自的发展思路。如由5个村合并而成的洪福村因地域宽广,人口分布多等特点,将下山脱贫作为了今后发展的重点。而未参与撤并的塘源村则将集聚人气,发展中心村摆在了发展的首要位置。二是因村制宜规划发展思路。各村又根据本地种养的类型、山林的分类、打工人员的多寡等情况进行规划。冷浆塘村根据半数劳力在外打工的情况,将发展来料来样加工作为了重点,目前,全村已有来料来样加工经纪人1人、从业人员50余人。三是借力打力规划发展思路。充分考虑上级部门的有关文件、法规及优惠政策,借力发展。塘源口乡各村大力发展食用菌、猕猴桃、高山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仓坂村就借着乡党委政府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的契机,迅速跟进,该村现已规模种植1000余亩猕猴桃。
“三人行,必有我师”——完善可行是前提
“徐书记,今后咱们村的白菇种植户也可以考虑在上海发展,那里的消费者都特别喜欢江山白菇……”在上海种菇的塘源口村村民徐以钢在村老党员、老干部、外出务工人员座谈会上提着建议,村支部书记徐中洪则埋头记录着大家的一言一语。
为了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方案,该乡各村通过征求三类群众的意见,集思广益,力求方案的完善可行。一是“两委”班子探讨论证。村级发展规划初稿确定后,各村“两委”班子成员对整个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工作举措等内容进行论证,累计召开了30多次讨论会。二是“有识之士”出谋献策。在春节期间,各村通过上门走访、邀请座谈、个人交流等方式征求老党员、老干部及部分外出务工人员的意见,收集到了如农村建房要适应今后五年乃至十年发展、集体山场承包要避免低报价长年限等合理化建议1240余条。三是“骨干分子”拾漏补缺。针对村级发展规划的具体细节及操作性问题,各村还先后召开了60多场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会议,就发展过程中,如何克服拆迁征地、饮用水工程公摊费用收缴等难题,以及让老百姓配合支持开展工作等环节进行补充完善。
“三堂会审,利则通弊则否”——程序规范是关键
“全部通过!”在洪福村的会议室里,村民代表们正齐刷刷地举着手,对洪福村将集体和个人山林交由村林业专业合作社代管的方案进行举手表决。
村级发展规划不能只靠个人单想、单干、自己拍板,而是依靠集体的智慧,按照村级重大事项村民公决的程序,进行“三堂会审”。一是村党支部“初审”。针对提出的规划方案,先由村党支部对议题进行审议,把好“入门关”。白石村党支部在初审时根据本村在家人员少、不适合搞多种种植的状况,暂时搁置了发展中药材的方案。二是村两委及党员“复审”。充分发挥村两委及党员代表议事会制度的作用,确保方案的科学性。洪福村的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方案受到了复审人员的一致肯定,并最终通过实施。目前,该村的文化中心已初步建成,腰鼓、锣鼓、唢呐等乐器表演都深受群众好评。三是村民代表大会“终审”。只有在村民代表会议上得到2/3以上代表同意通过,并形成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的方案,才能进入组织实施阶段。目前该乡所辖9个村均制定了今后三年的规划,青石村的中药材基地建设、洪福村的高山蔬菜产业发展、冷浆塘村的白菇基地扩建等都各具特色。
截至目前,建立在“村情民意”基础上的塘源口乡各村发展规划,已经为该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勃勃的生机。该乡的青石、塘源口等5个村完成了280万元的饮用水工程,全乡来料来样加工人数达2600多人,猕猴桃基地已达5000余亩……还有许多的建设项目、富民工程正在启动,科学的规划,合理的布局正引领着塘源口乡这个山区乡镇的农民群众走向幸福的明天。(郑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