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市将以以下十件实事为主要抓手,大力推进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1、推进“清洁乡村”活动
继续深入推进“清洁县城”、“清洁乡村”等行动计划,把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真正延伸到乡镇、覆盖到村户。继续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大力推进改水改厕、垃圾处理、道路硬化和绿化建设等,消灭卫生死角和农民垃圾随意焚烧、乱倒乱扔等不文明现象,继续加大领导督查和工作考核力度,并创建扶持一批“清洁乡村”活动示范点。
2、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重点推进七项“文化惠民”工程:一是推进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实现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全覆盖目标。二是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三是推进广电低保工程,为全市低保家庭减免有线电视网络初装费和视听维护费。四是推进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全年在农村放映电影2万场,实现全市每个村每月放映一场的目标。五是广播电视对农节目服务工程,六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大图书信息服务“一证通”工程农村服务点建设力度。七是推进“文化扶贫”工程,向全市100个贫困村赠送图书、教育光盘等丰富的精神食粮。
3、推进农村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
创建一批示范文明村和省、市级文明村镇,探索“示范文明村”动态管理办法。组织全市300家文明村镇负责人集中培训,并外出考察。继续深入开展“五好家庭”、“文化示范户”、“学习型家庭”、“和谐家庭”、“文明户”等创建活动。
4、推进“双千结对、共创文明”活动
新组织一批省市级文明单位参加结对共建活动,使共建对子总数达1000对,使结对村总数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50%左右。继续探索拓展新的共建领域,完善活动考核机制、表彰奖励机制,加大活动先进典型宣传力度。
5、推进“第二课堂”活动向农村拓展延伸
按照“使杭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使杭州公益性场馆建设和使用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的目标,扶持五县、市建设一批第二课堂活动场所,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农村中小学教育计划、进一步加大农村第二课堂活动补助力度。
6、推进“数字兴农”工程
进一步完善技术、系统、应用体系建设,在农村实现“一张网络、两种终端、三大平台、四类应用”目标。(一张网络即基于村村通光缆、户户通有线的杭州有线数字电视网络;两种终端指的是可以实现“信息入户”的低成本数字电视机顶盒和作为交互网络的电脑;三大平台就是信息推送、音视频会议、视频轮播三大平台;四类应用即支持信息发布、音视频会议、应急通知、宽带上网四大类信息化应用。)
7、推进“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
按照无偿支援和分级对口支援的原则,坚持常年支援与突击支援相结合,将“卫生下乡”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保证人员、措施、经费三到位,依托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在全市农村真正建立一支“不走的和备受公众欢迎的医疗队”,实现“村村有卫生室”目标。
8、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
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深厚文化内涵,利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爱国卫生和科普宣传活动,广泛开展引导人们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增强爱国情感,加深乡土感情。
9、推进“种文化”活动
普遍建立农村健身苑(点)、篮球场、村民公园、图书室等文化阵地。资助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民自办文化,培育一批文化示范户、文化经营户、农民读书社、农民电影放映队、民间职业剧团、农村业余剧团等。广泛开展“文企联姻”、“公益文化项目推介”、“乡风文明千里行”文化大篷车巡回演出、文化下乡、发放文化消费券等活动,加强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拓宽社会融资渠道。
10、推进“春泥”计划
充分利用学校寒暑假期、传统节日和双休日等课余时间,依托行政村现有的各类活动场地,广泛开展道德实践、社会体验和文娱活动。聘请一批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兼职教师,对农村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实现农村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
(杭州市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