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将前往山顶的泥路铺上石子,以方便灵车上山。
|
浙江在线12月23日讯
12月21日下午4点一刻,在与癌症抗争了2年后,人民的好公仆何小川安详地走了。
72年前出生在三门县亭旁镇挂帘村的何小川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这个贫穷的村庄;72年后他临终前留下遗嘱要将自己的骨灰撒在挂帘村最高的坦里岗头山上,好永远守望着自己的家乡,看到村里的新房子一点点建起来……
他的心愿,村民们听到了。昨天,挂帘村村民全体出动,开始铺起那条通往坦里岗头的山路。
何小川事迹感天动地
何小川是三门县亭旁镇挂帘村人,上世纪80年代,他响应“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走出深山,进城创业。13年前,乡亲们一声召唤,何小川放下蒸蒸日上的个人事业,回到贫穷山村。这位千万富翁与村民们一起挥锄头、挑石子,带领村民修公路,建茶园,实现了全村脱贫。连续4届,何小川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
两年前,何小川不幸被查出身患晚期癌症,但就在这一年,挂帘村被确定为地质灾害点,必须整村搬迁。为了让村民早日搬迁,何小川抱病奔波,殚精竭虑,甚至昏厥在工地上。他先后9次住院治疗,每次病情稍有好转,就返回山村忙碌。
今年10月,本报报道了何小川事迹,深深感动了社会各界。三门县委迅速作出向何小川同志学习的决定,台州市委授予他“优秀共产党员”、“一心为民的村干部”的称号。到医院看望何小川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
叶落归根,何小川临终前要回挂帘
12月21日上午,三门县人民医院外的寒风直直地吹着,躺在病房里的枯瘦的何小川插着呼吸机吸着氧气,已经说不出话来,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一个方向看。
小川的家人告诉记者,小川近几天话不多,神志也是一会清醒一会模糊,但是只要清醒睁着眼的时候,他的眼睛总是会朝着一个方向发呆,那就是他的家乡挂帘村。“小川很早就想回村里了,但他的病情,实在是不能回去。”说着,小川的老伴就落泪了。
12月21日,小川的病情恶化,身体也急剧衰竭,家里人似乎预感到了什么。小川的儿子何建华回忆,前几天他到医院看望父亲的时候,父亲使出浑身的劲对他说:“落叶归根,让我回挂帘吧。”既然小川那么想回去,家里人也想着成全他这个心愿。
午后,知道小川病情恶化的消息后,挂帘村的许多人跑到医院看他,并求医生让小川回村里。“那里才是小川的家。”来说情的人越来越多,坚持不让小川回去的医生也动摇了,流着泪点了点头。
小川的家人和医生协商小川回家事宜后,医院派专车送小川回村。而闻讯赶来的40多名村民和村干部们自发组成了护送队,一起护送小川回挂帘村。
全村村民列队等在村口
冬至前的午后,阳光无力,刺骨的寒风从四周的山上吹来,整个挂帘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小川要回来了!”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村。留守挂帘村的所有村民,老的小的,男的女的都纷纷从屋子里出来,就连村里最年长的99岁老人何昌浪也来了。顾不上寒风袭骨,大家自发地来到村口的大樟树下,远远眺望着盘旋的山路,急切地等待着小川。
过去了几个小时,有些焦急的村里人甚至顺着小川带领铺起的山路开始往下走,大家都想知道小川什么时候能到。终于,下午3时20分左右,一排车子缓缓地开上了山头,村民们站成两排,列队夹道欢迎小川回村。
“车子还没停定,我就迫不及待地跑上去,凑到车前,透过玻璃往里看小川。当时只看到他消瘦得没有一点生气的脸,一动不动,只有眼睛还闪烁着光芒。我一下就情绪失控了,眼泪直流。”一名村民说,他们将小川小心翼翼地抬下来,村里的其他村民马上围了上来,很多人还拿来衣被给小川盖上,生怕他受冻。更多的人则在前方开道,迅速将小川送到自己的家中。
小川遗愿众人来完成
小川回到家中,虽然还不能说话,精神似乎好了许多,嘴角上也微微泛起了笑容。过了大约55分钟,何小川慢慢地合上了眼睛。下午4点15分,整个挂帘村啜泣声声。何小川的家人告诉大家,小川的遗嘱是把自己的骨灰撒在挂帘村最高的山头——坦里岗头,好继续守望自己的家乡,看村民的新房建成。
昨天一大早,村民们便全体出动,找来箩筐和锄头,来到山下背来一筐筐石子,然后开始铺起那条通往坦里岗头的山路。从挂帘村到坦里岗头山有4公里多路,那条路平时人走得不多,还是黄泥路,车子要上去很不好开。村民要在小川的骨灰上山前将这条路全部铺上石子,方便车子上山。
“村民的积极性很感人,许多人是边铺路边抹眼泪。”村干部说,不少村民表示,小川生前为村里人铺了一条通往城里的路,现在就让他们为小川铺一条通往天堂的路吧。
据了解,在本周五上午,三门县殡仪馆将召开何小川的追悼会,小川的遗体将在那里火化。随后,小川的骨灰将由亲属带上坦里岗头山顶,并遵照小川的遗嘱撒在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