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首页 | 原创 | 动态报道 | 在线访谈 | 学习体会 | 科学发展在身边 | 时代先锋 | 中央精神 | 高层论述 | 评论文章 | 学习读本
·“五里不同村,十里不同俗” 老生常谈抓落实
·紧扣科学发展主题 扎实搞好分析检查
·践行科学发展三十六计:薪火相传
·践行科学发展三十六计:精英掌门
·践行科学发展三十六计:楚材晋用
点击“网友上传”进入投稿平台,按提示操作,发送至浙江新闻频道,标题请注明“学习体会”。
赵洪祝对话网友
回应网络对“杨湘洪事件”的关注
吕祖善对话网友
在危机面前,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夏宝龙对话网友
一个地方平安不平安,老百姓说了算
·一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二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
·三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四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五 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六 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七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八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 时代先锋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大雪封山他拄拐送蜡烛 285个红指印挽留"姓潘的"

潘雄走在进村的山路上

村民按下了一排排红手印

  浙江在线杭州12月27日讯(记者 童俊 通讯员 刘则徐 许小峰)

  他是浙西深山里一名普通的农村指导员。

  其他村的指导员走了一批又来了一批,他一干就是两年多,2/3的时间都呆在了穷山沟。

  又到了年末。

  全村285人的签名和红手指印向上级反映,还向省委组织部、省水利厅等省、市、县多个部门写信、打报告,目的就是让他能留下来。

  他就是缙云县大洋镇寮坑村的农村指导员潘雄,村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姓潘的”。

修建“和谐渠”是他农村工作的第一课

  寮坑村是缙云县的一个偏远贫困山村,海拔400多米,号称“缙云西藏”。从缙云县城出发,开车一个多小时到达大洋镇,再从大洋镇走将近3个小时的崎岖山路才能进村。

  2007年9月,担任缙云大洋水库管理处副主任的潘雄主动请缨,以农村指导员的身份来到了寮坑村。

  第一天到寮坑村的潘雄倒吸了一口气,村里是一穷二白,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

  当个子不高,皮肤白净的潘雄出现在村民面前时,不少村民都不以为然“这种人不过是来镀金的,能指望他干什么事啊?”

  潘雄什么也没说,进村的头几个月,几乎每天都在村里,组织召开村两委会议,到村民家中拉家常。心里有了一本帐后,潘雄将修建引水渠作为自己做好农村工作的“第一课”。

  寮坑村仅有水田264亩,人均不足0.4亩。以往,村民们用竹子搭起引水渠从旁边的小溪里引水灌溉,这种方法不但水流不畅,村民还经常为此发生争吵甚至打架。

  要想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要修建一条统一的水渠。考虑到村里经济困难,潘雄决定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修建水渠的资金。争取到了补助资金后,潘雄又动员村民参与建设,很快2000多米的水泥水渠就完工了,使得全村百分之九十五的农田旱涝保收。

  村民王洪亮深有感触地说,这条水泥水渠,不仅解决了灌溉问题,而且融洽了邻里关系,让这条水渠成为了一条“和谐渠”。

承载了几代人梦想的公路就要变成现实

  修好路,村民的生活才能真正好起来

  走进现在的寮坑村,一条崭新的水泥路一直从村口延伸到村里的每家每户。村里的老人们都说“姓潘的好啊,这路也是他修的。”在缙云方言里,姓潘的,是夸人的昵称。

  原本村里是泥巴路,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村民都懒得出门。考虑到村里没钱,潘雄就自己垫了15000元钱,村民们也纷纷出工出力,坑坑洼洼的路很快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了。

  寮坑村不仅村里的道路差,外出的道路更差。多年来,村里与外界联系的只有一条九曲十八弯的山路,去镇上赶趟集,翻山越岭要走3个小时。

  由于运输不方便,村里的毛竹、板栗等特产,尽管品质优良,但少有人问津。即使有人收购,价格也只有外面的的一半。

  要致富,先修路。修建“康庄公路”成了全村人共同梦想。

  不过,寮坑村是贫困村,工程耗资又大,修路的事只能一搁再搁。

  为了实现全村人的梦想,潘雄一次次跑镇里,县里,最终争取到了寮坑至石亭的公路建设项目。不过修建这条路,除国家的扶助外,村民自己还要承担100多万元,人均1600多元。

  为了开个好头,潘雄又垫付1.5万元,接着与村干部一起,一家家做村民的思想工作。

  在他的努力下,全村村民都很支持,出钱筑路,就连经济非常困难的低保户也主动掏钱。

  今年4月,公路正式动工,明年年底,承载着几代寮坑人梦想的公路就要通车了。

  走在已经初露雏形的公路上,潘雄望着远处的山坡,“等公路一通,山里的茶叶啊,山货啊都能一车又一车地运出去了,都能卖上好价钱,村民的生活才会真正好起来啊”。

  目前,在潘雄的争取下,村里的80亩的茶叶基地已经逐渐成形,正在向上级部门申请项目扶持。

老山路即将成为历史

  大雪封山 他拄着拐杖给村民送蜡烛

  这个季节,深山里的寮坑村已经开始结冰。去年的这个冬天,遭遇特大雨雪冰冻灾害。寮坑村由于地处高山,灾情非常严重,全村电路、通信中断,出行道路受阻。

  农历十二月廿九,已经放假回县城的潘雄得知后,心急如焚,不顾家人的反对,立即买来蜡烛等生活急需品,急着往村里跑。

  由于大雪封山,县城到寮坑村的道路根本无法通行。潘雄绕道缙云县相邻的永嘉县界坑乡,再经缙云南溪,前往寮坑村。

  挑着担子,拄着拐杖,顶着狂风暴雪,潘雄艰难地在冰天雪地里前行着,路上摔了好几跤,而脚下就是几十米深的悬崖。

  徒步行进了4个多小时,筋疲力尽的潘雄终于到了村里。当看到被风雪打得浑身湿透的潘雄时,不少村民都流下热泪。随后,在潘雄和村干部一起部署村民抗灾自救。

  潘雄到寮坑村的两年里,村里发生了不少的变化,人均收入从2007年的3251元,到2008年的3982元,再到2009年的4578元。

  不过,潘雄说,他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明年他要带上村民走上致富路。

  记者离开时,村支书王增益拿着一沓纸给记者看,几页纸的签名和红指印赫然在目,这是全村285人的签名,向上级申请要潘雄能留下来。

  “感谢你们给我们村派来了潘雄这么好的干部,全村老老小小都感激他!”村民们对潘雄充满了感激之情。

  但潘雄却淡淡地笑笑:“为老百姓做点事这是应该的。如果组织需要,我会继续干下去。”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200多个红手印——记缙云县寮坑村农村指导员潘雄
·7名联校指导员“送教入校”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