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首页 | 原创 | 动态报道 | 在线访谈 | 学习体会 | 科学发展在身边 | 时代先锋 | 中央精神 | 高层论述 | 评论文章 | 学习读本
·“五里不同村,十里不同俗” 老生常谈抓落实
·紧扣科学发展主题 扎实搞好分析检查
·践行科学发展三十六计:薪火相传
·践行科学发展三十六计:精英掌门
·践行科学发展三十六计:楚材晋用
点击“网友上传”进入投稿平台,按提示操作,发送至浙江新闻频道,标题请注明“学习体会”。
赵洪祝对话网友
回应网络对“杨湘洪事件”的关注
吕祖善对话网友
在危机面前,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夏宝龙对话网友
一个地方平安不平安,老百姓说了算
·一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二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
·三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四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五 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六 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七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八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创富没终点 2009年浙江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突破一万元

农民人均年收入突破万元后,浙江城乡融合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浙江在线01月19日讯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成功突破万元大关的消息振奋人心。我省“三农”问题专家指出,成绩固然喜人,但仍需看到在平均数的背后,还有包括农民收入差异、区域收入差异、城乡收入差异等诸多问题亟待我们去破解。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人均收入破万元之后,浙江农民如何继续领跑全国?

  突破万元意味什么

  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对于浙江的“三农”意味着什么?将给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机遇?

  “从国际经验看,突破万元后农民收入远未到滞涨期,”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祖辉教授剖析说,这个阶段社会处于结构转型时期和快速发展阶段,万元的基数不会影响今后发展的速度,随着农民生活从基本温饱向总体小康跨越,社会消费、投资结构等都有条件发生巨大变革,“所以说,浙江农民收入突破万元之后还有很大增收空间,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在黄祖辉看来,农民收入突破万元后,浙江经济社会将会加快变革转型。“首先体现在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上,”黄祖辉说,因为收入破万之后,农民对非农收入的依赖越来越大,而非农收入则更多地依赖城市尤其是小城镇。同时,收入越来越高后,对城市生活充满了渴望的农民也会加快进城的步伐,这反过来会推动城市化的进程。

  钱袋子日渐鼓起来后的农民,对服务型消费的需求也会进一步增加,这与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将形成互补。一方面,农民消费能力尤其是对服务业消费的增加,能进一步繁荣城市;另一方面,服务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农民增加了更多就业机会,为农民进城务工甚至扎根城市创造了条件,能有力推动农民增收。

  省农办负责人分析说,可以肯定,浙江农民收入在突破万元这个里程碑后,包括人流、物流在内的各种要素,在城乡间的流动将较以往更为频繁、更为快捷,二元分割的城乡也将更为快速地走向一体化。

  平均数下掩藏着不平衡

  人均1万元,意味着有人收入在万元之上,有人收入则在万元之下。

  事实上,万元平均数下,浙江农民内部和区域之间的收入不平衡现象仍较突出。

  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提供的一组数据引人关注:2009年,我省仍有近60%的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在平均数以下,其中人均纯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家庭占五分之一,农民群体间收入差异较大。

  从区域来看,绍兴县、萧山、慈溪、乐清等地,2007年甚至更早时候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就已经超过万元,到2008年全省更是有一半左右的县(市、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破万元,但是仍有部分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县(市、区)。

  “除了农民群体和区域的不平衡之外,城乡差距也较大。”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高级统计师张祖民说,尽管浙江是全国城乡差距最小的省区之一,但是近几年城乡收入比仍维持2.5比1左右。

  数据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扶贫力度不断加大,我省低收入农户绝对数在不断缩小,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后扶贫难度降低了。省咨询委“三农”发展组组长顾益康认为,剩下的低收入农户中,老弱病残、无劳动能力或低劳动技能、地处偏远地区的人群占绝大多数,帮助这些人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

  事实上,即便一个农民年收入过万,他的生活品质和消费水平也并不是特别高。黄祖辉分析说,由于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发达,农民的消费层次还较低,食物支出比重仍较高,即使有了余钱,农民往往更多地用来储蓄,而不是消费。

  持续增收路在何方

  人均年收入突破万元后,浙江农民如何持续增收?

  “要实现持续增收,必须继续发挥浙江固有的优势,”顾益康认为,浙江农民收入高,最主要的原因是浙江农民的积极创富,今后,农民增收还是要坚持富民政策,依靠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全民创业。

  “浙江经济是民本经济,浙江老百姓具有敢创业、善创业的精神。”省农办负责人强调说,“这正是我们今后要坚守和发扬的,坚持创业富民,进一步兴起全民创业的大格局,让企业创大业、农民创家业、能人创新业,带动农民共同致富。”

  不过,浙江农民如今的创业,已与改革开放之初大不相同。顾益康说,现在农民在创业同时更要创新,因为经济发展已从短缺向过剩、从粗放向集约、从区域向全球、从大路货向精细化转变。这就要求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工业向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方向发展,实现转型升级。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专家为浙江农民持续增收开出的第二帖“药方”。黄祖辉认为,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万元后,对服务业需求会增加,餐饮、教育培训、商贸流通等第三产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而城市化、人口集聚是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前提。

  完善社保体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专家指出,社保体系的完善,不仅可以直接增加农民收入,更重要的是,它消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如此可大大释放农民的消费力,推动农村经济进一步繁荣,从而形成农民增收与生活品质提升的良性互动。

  针对低收入农户群体减少,但是增收难度加大的难题,专家建议,今后浙江应该实施精准扶贫,实施一户一策,通过先富带后富、创业带就业、能人带弱者的方式,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

  增收进行时

  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2009年,浙江农民收入再创新高。

  站在新的起点,勤劳智慧的浙江农民正迈开新的步伐,向着新的目标进发。我们在这里选择了浙江三个普通的村庄,记录他们的新增收计划、新增收行动。

  2009年,这三个村庄村民人均收入一个在万元之上、一个在万元以下,一个则在万元左右。虽然条件各异,但村民们渴望致富的愿景相同,他们迈向幸福路上的步点一样坚实。

  永康市黄园村:

  设立创业基金鼓励创业

  永康市花街镇黄园村是个小村,只有204个人,村里大部分劳动力就近务工。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永康开始“西部”工业区开发,黄园村成了创业热土,村民纷纷“洗脚上岸”进厂务工,收入连年增长。2009年,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5000元。

  怎样让黄园村更富?2010年伊始,村班子商议决定,确定今年为“致富推进年”。这不,眼下,村里致富动作一个接一个呢。

  这几天,村里正派人到企业承揽外包加工业务,分发给一些年纪偏大但不愿赋闲、身体还能适应较轻体力活的老人、妇女,让他们不出村就能挣工资;村里今年还将设立“创业基金”,重点扶持有技术、有项目、有市场的年轻人创业。

  黄园村党支部书记尹志伟说:“我们的目标,是争取经过三到五年努力,使黄园村变成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天堂,年轻人激情创业的舞台,小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

  柯城区柘川村:

  只争朝夕迎头赶上

  柘川村地处衢州市柯城区石梁镇东南部,交通便利,是衢州柑橘产区之一。2009年柘川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400多元。

  2009年初,由于受柑橘价低滞销影响,柘川村村民种橘收入普遍下降,户均因柑橘减收至少在3000元以上。2009年春,柯城区开始有计划地实施“三低”橘园的转产和改造。在区、镇支持下,该村大力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目前已配备滴灌系统、机耕路、渠道等基础设施,园区内大棚面积共153亩,搭建毛竹大棚109个、钢架大棚9个。柘川现代示范园区种植香瓜、西瓜、青瓜等瓜果类132.3亩、蔬菜20.7亩,2009年全年收益101万元,人均增收1200元。

  近日,笔者来到柘川村现代农业示范园。正在大棚内给菜浇水的村民方月仙告诉记者,她家共有3个大棚,去年上半年种香瓜,平均亩产6000斤,每亩收益达3600元左右;下半年种植蔬菜等,每亩收益4000元,这样算下来配备大棚的地块每亩年收益能达8000元左右!

  今年,村里准备在已建成60多亩葡萄园和50亩菜园的基础上,再增加40亩葡萄园和150亩枇杷园,预计3年后,新的葡萄园和菜园将开始产生效益,按每亩2万元效益计算,全村农民可以增收400万元左右,人均增收将达4000元以上。村党支部书记告诉笔者,今后3年该村力争实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至少增长15%以上。

  宁海县李家庄村:

  钱袋富了还要富脑袋

  宁海县长街镇李家庄村是全国有名的“雕刻村”,全村688人,从事机械雕刻行业的有400多人,足迹遍布全国各地。2009年,该村村民人均收入超过了1万元。

  1月15日下午,笔者来到李家庄村村民李才东家。57岁的老李笑咪咪地给笔者算起了账:家里共有6.3亩土地,全部转租给一家农业龙头企业,去年土地租费有2000多元;儿子的刻字店去年纯收入有10多万元。新的一年,他最大的愿望是儿子的刻字店能够扩大规模,生意能够更好,毕竟这个店是他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村干部告诉笔者,2010年,村里计划多建点文化设施,让村民能享受更丰富的文化生活。元旦节,总投资超过250万元的村文化中心已经开建,预计下半年就可以建成,今年村里还要引进资金建造敬老院和幼儿园。“我们不光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一位村民话说得实在。

  创富新名词

  对浙江来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跃上万元,既是一个新的标高,更是一个新的起始。在这方创造奇迹的创业创新热土上,如今正在上演一个又一个新的创富故事。我们在这里撷取几个正在推动浙江农民创富的新行动、新名词,与读者一起共同感受浙江大地如火如荼的创富热潮。

  新“千万工程”

  省委、省政府2003年初决定在全省实施“千万工程”,2008年起又开始实施新一轮“千万工程”,提出到2012年,全省95%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实现集中收集处理;80%以上行政村开展生活污水治理;80%以上农户实现改厕;全省行政村村内主干道基本实现硬化。

  强塘固房

  2008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全面实施“强塘固房”的重大决策,重点加强对海塘、江塘、山塘以及病险水库的除险工作,做好周边民房和沿海台风频发区民房的加固工作,切实提高抗灾水平,全面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切实增强防范和应对台风等自然灾害能力,使广大人民群众拥有安全踏实的住所和环境。

  低收入农户奔小康

  被称为我省新一轮农村扶贫开发工程的“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于2008年下半年正式启动,计划到2012年,通过实施产业开发帮扶、培训就业帮扶、下山搬迁帮扶、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救助覆盖、区域协作促进、金融服务支持、社会援助关爱等“八大行动”,使70%以上低收入农户(“低保”农户除外)实现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等目标。

  农家乐

  方兴未艾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日益成为浙江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至2009年底,全省累计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2331个,经营农户10877户,直接从业人员96380人。

  农民银行

  2009年,我省开始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当年,全省开始试点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共有4家。被称作“农民银行”的农村资金互助社,是一种全新的农村金融创新产品,互助社由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自愿入股组成,主要为了帮助农民解决贷款难。

  这种合作制的社区互助性金融机构,为农民提供了聚拢闲散资金的公共平台——小钱积少成多后,再集中贷给有生产项目的社员,到期后社员归还本金并支付利息。

  山海协作

  为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让全省人民过上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我省自2002年起开展“山海协作工程”。通过创新思路、完善机制,推进了沿海与山区之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经济技术协作。

  千万农村劳动力培训

  省委、省政府在2004年启动了“千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根据企业技术升级和市场就业需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全面提升农民就业技能和整体素质,同时加大职业证书培训力度,全省数百万农村劳动力由此实现转移就业。

  与此同时,我省还开展农村后备劳动力职业教育,使未升入大中专院校的农民子女普遍接受6个月至一年的职业技能培训。

  基础养老金

  根据省政府《关于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从2010年元月开始,全省60周岁以上的老人,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民,只要还没有享受到养老保险待遇符合领取条件就可以享受由政府提供的每月不少于60元的基础养老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