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乐逍遥。”赏花灯、猜灯谜、舞龙灯……昨日为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各地庆祝和民俗表演活动争奇斗艳,将这一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重要传统节日打造成“中国式狂欢节”。安吉的马灯、嵊州的小吃赛、德清的灯会……一幅杭州湾各地热闹过元宵的百景图,在春日的江南,徐徐铺开……
|
嵊州小笼包制作比赛庆元宵。 |
|
|
德清乾龙灯会舞龙队伍。 |
|
|
安吉的马灯表演。 |
|
|
海宁展出的硖石灯彩。 |
|
嵊州小吃技能比拼庆元宵
十二支来自嵊州市各地的小笼包制作的参赛队伍,在元宵节当日,展开了一年一度的技能比拼。据了解,“嵊州小笼包”是当地的面食类地方特色点心。在嵊州,已有3万多人在全国各地加盟“嵊州小笼包”创业项目,小笼包店铺在全国已达8000多家,年创经济效益5.5亿元,已进入品牌化产业化发展轨道。而在嵊州小笼包起源地禹溪村,近4年来,每年的元宵节都要开展制作小笼包的比赛,提升村民的技能和素质。
而在嵊州相邻的诸暨,舞龙灯则成了当地百姓庆祝元宵节的重头戏。板凳龙、滚地龙、跳竹马……各式各样的龙灯让人眼花缭乱,在节日气氛的包裹下更显热闹与喜庆。
安吉此“马灯”非彼“马灯”
传统的马灯以煤油作灯油,是上世纪在中国产生的一种照明工具。而安吉的“马灯”,除了照明用,还是在元宵佳节出来秀秀的民间工艺品。
“一点天开眼,二点地分明,三点吉星高照,四点马头齐扬,保佑老者越老越健,小者聪明伶俐,读书者文星高照,务农者五谷丰登,生意者一本万利……”这是安吉调马灯“起灯”时的专用语,从清朝一直流传到现在。
马灯将民间故事和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在当地很受欢迎,曾被评为安吉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元宵,竹乡村民亲手砍下竹子,扎成了马灯。再配上生动的人物脸谱,引得众人驻足观看。
德清乾隆御笔的“灯会”10岁了
在德清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途径德清县乾元镇境内,听到锣鼓喧天,便登岸观望,只见几条彩龙上下飞舞,众百姓呼声连连。乾隆皇帝得知百姓正欢度元宵佳节,龙颜大悦,立即上前提起御笔,钦点“乾龙灯会”四字。从此,“乾龙灯会”声名在外。
据说,乾元镇民间舞龙习俗自南宋起就极为盛行。传统的“乾龙灯会”中,有花灯展、舞龙表演等。今年元宵,除了花灯展、舞龙表演外,“乾龙灯会”还增添不少新项目,如“千年古镇”民俗文化研讨会、“水墨清韵”书画展、“龙腾虎跃”大巡游等。
海宁“花卉盆景”点亮硖石灯彩
菊花、梅花、圣诞花……远远望去,让人误以为展厅内放置了花卉盆景,走近一看,原来是花卉盆景灯。昨晚,在海宁市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地分别展出了600多独具创意的硖石灯彩,吸引了许多市民的前往观看,给虎年元宵节带来了节日的快乐。据展厅工作人员介绍,花卉盆景灯的“盆”就是传统的硖石灯彩,纸糊、灯刺工艺精湛。一点灯,花盆内的灯光就会从小孔中透出,非常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