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绿牡丹名茶产业化协会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引导该市名茶产业从茶园、茶厂、茶市三处着手,做好茶叶的种植、加工、销售全过程,全力打造江山“绿牡丹”名茶品牌,助茶农增收致富。
茶园里的“招聘会”——“比优势、比效益”
产业协会重视引导各茶园通过茶种比较、茶园互补,加快改良换种,茶园改造步伐。一是“优胜劣汰”。针对现有茶树发芽欠匀整、采摘期集中、产品附加值低的状况,引进无性化良种进行改良换种。目前,该市已投资300万元扩建700余亩的安山茶园,种植龙井43、浙农117、龙井长叶、中茶108、白茶、武义早等无性化良种。二是“优化组合”。坚持老茶园改造更新与新茶园发展两头并进,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计划明年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1000亩,同时优化改造老茶园2000亩。目前,该市茶园面积达3.95万亩,采摘面积3.6万亩,其中的1万多亩良种茶园都已进入了盛产期。
茶厂里的“招商会”——“引技术、引资源”
通过同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的合作,提升名茶产业的加工工艺,提高产业效率。一是“借脑发展”。通过加强与浙江大学、浙江林学院等高等院校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合作,改进茶叶加工工艺,推广应用绿色、有机生产模式和技术。通过引进技术,该市全年优化改造老茶厂9个,新建茶厂1个。其中获省级示范茶厂1个、通过QS认证3个。二是“借力发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以加工、营销为重点,着力培育一批年产销千万元以上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构建“行业协会+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农户(茶叶基地)”“四位一体”的现代农业经营机制,提高茶叶生产效率。目前,该市已培育出绿牡丹茶厂、仙霞茶场、十罗洋茶场等多个龙头企业,带动吸收了3万多名农村季节性劳动力。
茶市里的“推介会”——“出重拳、出品牌”
在优化名茶品种及加工工艺的同时,该市产业协会通过多点出击,重点推介,打响“绿牡丹”名茶品牌。一是“多点开花”。组织重点品牌和企业,抱团选择参加省内外、国际上的著名农博会、食品博览会(节),宣传推介江山绿牡丹茶。同时积极鼓励茶叶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利用自主品牌和公共品牌到市外、省外开拓市场,发展连锁店、专卖店宣传、网络直销店。二是“品牌推介”。实行了绿牡丹茶包装统一设计和双商标管理制度,通过茶博会、广告牌、开展各种茶事活动等加大了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同时,将茶文化与江山的旅游产业相结合,丰富内涵,提高品牌知名度。协会送评的绿牡丹茶获第八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如今,品牌效应已经初显,茶农增收在望。预计全年茶叶总产可达2120吨,产值1.38亿元,其中“绿牡丹”等名优茶845吨,产值1.15亿元。(郑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