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11日讯2月底以来持续的阴雨天气,尤其是3月9日气温骤降伴随的雨雪冰冻,使我市春茶遭受近十年来最严重的损失。这次倒春寒,雪、冰、霜齐袭,特早生、早生、晚生种茶园场出现不同程度冻害,其中,特早生茶园基本绝收。
昨天,来自宁波市林特科技推广中心的调查分析表明,自2月20日开摘以来,受天气影响,我市特早生茶叶生长缓慢和采摘困难,全市已采名优茶不足2000公斤。全市近3万亩特早生茶园预计产量约10万公斤,预计损失1.5亿元;3万亩早生种、2万亩晚生种预计损失超过1亿元。
监测数据显示,3月9日下午至3月10日晨,宁波市区实测气温为-1℃,山区山脚沿线-2℃,海拔400米的大岚镇、桑洲镇紫云山茶场-5℃左右,海拔500米以上福泉山、四明山积雪2-6cm,冰冻2-3cm,寒冷程度甚至超过严冬的影响。
市林特科技推广中心对宁海桑洲镇、北仑春晓镇、象山黄皮岙乡、余姚大岚镇、余姚梁弄镇等多处不同海拔的茶园调查后得知,即将临采的乌牛早、平阳特早、智仁特早、龙井43等特早生品种的茶芽已遭遇绝收;海拔400米以下的迎霜、浙农117、翠峰、福丁等早生种已萌芽部分也全部受冻;低山部分的鸠坑、安吉白茶、黄金芽等已萌发的晚生种也受严重冻害。
由于能给经营者带来较高利益,也能给市场创造时令商品,特早生、早生良种茶园近几年来已经成为我市茶产业发展的重点。然而,随着春茶上市季节从传统的4月初提早到3月初,甚至2月下旬,产业风险骤增——近十年,我市早生茶园受冻8年。其中,大部分绝收的有4年。
宁波市茶叶专家建议,良种发展不宜一味趋早,从效益、品质等综合考虑,宁波应当发展以早生茶和晚生种的珍稀白茶为主,减少特早生茶发展,同时在技术上要取得创新突破。另外,我市应该对现有产业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并加大对早生茶保护栽培的支持力度。
宁波晚报记者 黄剑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