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19日讯浙江省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68%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5个百分点
一个人的残疾,不仅是一个人的痛苦,往往还是一个家庭的不幸。这样不幸的家庭,同样是社会组成的细胞。关注他们,就是关注我们自己。
截至2009年12月31日,浙江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累计使19.7万残疾人得到保障和服务。
昨天上午,在全省残疾人工作会议召开之际,省统计局、省残疾人联合会在省人民大会堂发布我省残疾人状况和小康实现程度监测主要数据公报,这也是我省首份关于残疾人生存、发展、环境状况民生数据报告。
2009年,省残联、省统计局开展了浙江省残疾人状况及小康实现程度监测。该项监测共对全省11个市25个县(市、区)60个小区1585名残疾人的生存、发展和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涉及17项指标,结果显示:2009年度浙江省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为68%,比上年度提高3.4%,高于全国残疾人平均水平14.5个百分点。
家有残儿,政府补贴全到位
午后的阳光很好,透过窗户,洒在略显富态的沈力俊身上。他坐在沙发上,翻看一本画报,显得很惬意……对面站着他78岁的父亲和67岁的母亲,看着儿子,他们脸上充满了笑意。这是杭州市下城区京都苑一户残疾人家庭。42岁的沈力俊先天性脑瘫,不会说话,也无法行走,吃喝拉撒睡全靠父母照料。
无法想像42年里两位老人经历过怎样的艰辛。但奇怪的是,从他们脸上看不到愁苦。这个家打扫得非常干净,地板擦得发亮,而沈力俊不但穿着得体,且整个人显得特别清爽,两位老人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沈力俊是残疾人小康工程居家安养对象。父亲沈永皋说,这个小康工程是他们家的太阳。现在养这么一个残疾儿子,没有经济压力,心里轻松,人也就年轻了。
沈永皋说,居家安养每年政府要给4000元钱,另外还有各种补助费用,如平均每个月200元的护理费,父母亲因儿子智力问题未生育分别享受每月200元的补助,残保金每月530元,廉租房补助每月1080元,每年春风行动慰问金2000元……沈永皋告诉记者,因为这个残疾儿子,政府每个月补贴到他们家里的钱最少有2500元。这时,一旁的老伴笑说:“比我退休工资还要高呢,我退休工资每月不足1700元。”
京都苑社区专门为残疾人服务的社工单卓静告诉记者,沈力俊属一级残疾,按下城区规定,二级以上即可享受医保全免。沈永皋补充说,带儿子到医院看病,自费部分还有50%好报销,自己是花不了多少钱的。
沈力俊的家住在4楼。以前,他要到楼下去看看,靠的是父母背,现在父母年纪大了,他的体重又增加了很多,背他很困难,怎么办?单卓静说,现在两老可想得通了,每次沈力俊想下楼,他们就花20块钱雇个人,背他上下。沈永皋说:“我跟他母亲商量好了,等我们老得干不动了,还要专门花钱请一个人照顾他呢。”
1+X工程,让屋子更亮堂
在杭州下城区流水西苑社区,我们找到了莫晓栋的家。28岁的他,智力三级,是享受残疾人小康工程里的基本生活保障对象。
接待我们的是他母亲,54岁的陈菊珍。她告诉我们,莫晓栋出去玩了。4年前,丈夫病逝,她和残疾儿子相依为命,感到生活很暗淡,每天紧锁眉头。
去年,下城区力推的“1+X”亮居工程光顾到他们了。所谓的“1”,就是政府出资,给他们的住房进行一次装修。莫晓栋家以前是啥样子?据陪同我们采访的社区干部说,毛坯房,水泥地,室内光线很暗,除了几只木箱,没有啥值钱的东西。与现在相比,有天壤之别。政府出资,按200元钱一个平方让其装修,地面铺地砖,墙上贴瓷砖,顶上抹白,屋子变得大亮。“1”有了,后面加的“X”是什么意思?原来这个“X”是让残疾人家庭根据需要购买家具或电器,限5000元。陈菊珍用这5000元添置了冰箱、彩电、空调、洗衣机四大件,让这个屋子一下子像个家了。
陈菊珍现在挺知足,自己有退休工资,儿子除了能享到残疾人每个月480元的基本生活保障费外,还能经常打点零工。社区干部问她开不开心,她说:“开心,屋子亮堂了,心也亮堂了。”社区干部又问她缺不缺什么,她连说“不缺”。“咋不缺,你还少个儿媳妇呢?”社区干部的这一反问,让陈菊珍笑得直不起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