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德馨潘芝芬 浙江在线03月25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昨天,退休近两年的原温州平阳矾矿医院妇产科医生潘芝芬,突然接到了好几个“奇怪”的电话。有人告诉她,“你现在名气很大。”还有人问道:“你知不知道你的论文被人抄袭了”。
潘芝芬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打听一番才知道,原来有人在博客上说,她1997年发表的一篇医学论文,惨遭16个单位25人6轮次抄袭。
网民称这事为“史上最牛连环抄袭事件”。
[博客披露] 一篇论文遭25人6轮抄袭
这起网传的“连环抄袭事件”,最早出现于网友“中大学子”开出的“史上最牛连环抄袭事件”博客。
在这篇不断更新的博文中,“中大学子”分5个篇章,用近两万字,还特意附上关系图表,分析所发现的诸多抄袭事件。
“中大学子”说,在接触一款名为“反抄袭”的软件后,“出于好奇”,核对了一些本校老师学生的文章,发现存在被抄袭现象,甚至“抄袭率超过90%”。
有了初步判断后,“中大学子”从涉嫌抄袭的医生入手,查找抄袭如何“传承”,没想到“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抄袭者一个抄袭一个,形成了一个长长的抄袭链”。
其中,广西柳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檀德馨和浙江省平阳矾矿医院潘芝芬发表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7年第13卷第6期的《刮宫术后宫腔粘连185例分析》一文(以下简称“185例分析”),遭到了16个单位25人的6轮抄袭。
[网友追查] 抄袭链时间跨度长达13年
网友“中大学子”随后贴出了“倒查”情况。(摘取部分内容,编辑注)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妇幼保健院王净等人发表在《当代医学》2009年7月第15卷第19期的《无痛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35例分析》一文,和四川省宣汉县双河中心卫生院白晓红发表在《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9月第6卷第18期《无痛人工流产术后子宫粘连临床分析》一文,都涉嫌抄袭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宋玉萍发表在《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7期《无痛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40例分析》一文(下称“宋文”)。
在“中大学子”看来,王净这篇文章,除了一些数据外,几乎是一字不漏地抄袭宋文。而白晓红这篇文章,只是去掉了宋文的前一段和后一段,整个文章,与宋文中间部分,除部分数据外,几乎一字不差。
“中大学子”随后“递进”,称作为“范本”的“宋文”,第一段抄袭了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医院王梅等人发表在《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年5月第4卷第10期《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150例分析》一文,其余文字抄袭自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谢芳文发表在的《职业与健康》2002年8期上《刮宫术后56例宫腔粘连分析》一文。
“倒查”还在继续,拿王梅等人的论文和谢芳文的比较,“只是在前后部分文字略作了改动,中间文字几乎完全相同”。
不仅如此,谢芳文的文章,还和同单位吕继华发表在《宁夏医学杂志》1999年11期的《刮宫术后56例宫腔粘连分析》同名论文,“只是在收治病例的起止时间上做了变动,其他几乎原样照抄,连数据也是一样的。”
而山西长治潞安集团王庄医院吴雪芳发表在《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3月第46卷第9期的《79例流产及刮宫术后官腔粘连分析》一文,“多数段落也是原文抄袭吕继华的这篇论文。而其结尾的体会部分,则是抄袭自檀德馨和潘芝芬的文章。”
那么,吕继华的论文呢?“中大学子”说,虽然很多地方不同,但文章主体部分,超过一半抄袭了上面提及的“185例分析”。
“中大学子”发现,“185例分析”似乎是另一个“范本”,另有6篇涉及“宫腔粘连”论文,都或多或少涉嫌抄袭了“185例分析”。而这6篇文章作者,分别来自吉林、江苏、黑龙江等地的医疗部门。
为了让这个“连环抄袭事件”更加清晰,“中大学子”还附上了一个关系图片,直接用箭头表明各家涉嫌抄袭的脉络。
表中处于最底层的论文(“185例分析”),距离最顶端的论文(王净等人的论文),时间跨度达到了13年。
“檀德馨和潘芝芬做梦也怕是没想到,他们这篇论文,竟然惹来16个单位25人6轮连环抄袭,可以称得上‘史上最牛的连环抄袭事件’,恐怕世界上也绝无仅有”。
[记者调查] “上榜”论文确有诸多相似
“中大学子”在博客中加了一个链接,上传了用于辅证的“全部资料”。
记者打开后发现,“资料”基本囊括了上面提及的论文“正本”。这些不同时间、刊登在不同刊物上的论文,从行文格式到研究方法、内容,竟有诸多类似之处。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文中语言表述也频现“克隆”。
比如,王梅等人论文是以“随着国内外人工流产数目的逐渐增加,人们也逐渐关心手术的远期及近期并发症”开头,而“宋文”开篇则是“随着国内外人工流产数目的逐渐增加,人们也逐渐关心手术的远期及近期并发症”。
又如,江苏南通市狼山医院张凤琴发表在《交通医学》2003年第17卷第2期的《刮宫术后宫腔粘连85例分析》一文,在谈及“子宫腔粘连的原因”时,除了少一句“本组宫颈管口连粘138例占74.59%”这样的数字分析,其他文字表述和7年前刊登的“185例分析”竟完全一样。
“中大学子”还指出了他发现的“有趣”现象:某些改动很有意思。
比如,在“185例分析”中,有一句“其中1例治疗一年后妊娠”,而后很多论文中,也出现了类似表述。吕继华写的是“其中1例治疗一年后妊娠,足月顺产一男婴”;谢芳文写的是“其中1例治疗一a后妊娠,足月顺产一男婴”;宋玉萍写的是“其中1例治疗后一年妊娠”……
“在几十例,上百例的病例中,就这么巧,都刚好有一例,经治疗一年后人妊娠了,而不是半年、8个月,或者10个月?”“中大学子”反问。
[原作者说] 我连檀德馨 都不认识
“中大学子”提出的疑惑,论文原作者之一潘芝芬,又是如何看待呢?
潘芝芬是宁波人,上世纪70年代从宁波卫校毕业后,因丈夫在平阳矾矿(现为苍南县矾山镇)工作,她随后调进了当地矾矿医院,大概两年前退休。现在平阳长庚医院坐诊。
昨天下午,潘芝芬告诉记者,“185例分析”这篇文章,是她1998年破格提拔为“副主任医师”之前,发表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上的,“当时又没电脑什么的,都是手写出来的稿子。里面的内容,大多是根据基层临床经验,综合分析出来的。”
“就连那个檀德馨我也不认识。”潘芝芬说:“当时杂志社问我能不能挂一个名字,我同意了。”
至于后来这篇论文的“传播”情况,潘芝芬说自己没关注。
昨天,潘芝芬接到了几个电话,有医院领导打过来的,也有记者打来的。“领导说我出名了,我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后来,潘芝芬才弄清楚,是她10多年前发表的论文,可能被人连环抄袭了,且在网上炒得很热,“至少没有任何人联系过我,说起引用论文之类的事。”
潘芝芬最后叹息,当下学术界,很多“习惯”确实不好,“有些年轻人,不下基层不实践不动脑子,只靠电脑写论文。”
而究其原因,潘芝芬估计,很多人还是被职称逼出来的。“评职称就要论文,同事之间要比分数,自己来不及写,只能抄别人的。”
另外,另一名原作者檀德馨目前也已经退休,记者暂时无法和她取得联系,以证实潘所说的话。
相对于原作者的“宽容”,不少“被上榜”的作者,表现却很多样。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他们当中有人认为这是炒作,有人自称没有“参考”过。不过,也有人承认抄袭了别人的论文,并表示很后悔。
《中国青年报》的报道还说,“中大学子”是两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其中一位来自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中大学子”也在博文最后,称自己是“医学院的学生”。
文章最后一段“后话”,让人看了挺沉重的。“中大学子”说,在电话调查后,“甚至还接到了恐吓电话”。
而他下定决心,把文章公诸于世,“希望能有一个洁净的学术天空”。
记者 解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