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钟勋移植老茶树 |
|
|
郑迈向游人介绍杨梅 |
|
|
缪明伟在盐碱地上成功种植甜高粱 |
|
浙江在线04月12日讯有这么一批身在全国各地的温州老板,他们在工商业领域掘得几桶金或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后,没有凭着雄厚的资本去“炒房”、“炒煤”,而是回归农业产业,结果做出了惊人的业绩。那么,他们到底是如何在“农门”寻找和发现商机的?
变荒地为“宝地”
大米30元一斤都卖断货
半个月前,巴西里约热内卢,第五届世界城市论坛如期举行。论坛上,吉林省浙江商会会长、吉林省吉喆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缪明伟的一番演讲引起轰动,不少参会人员向他取经。
他所讲的主题是如何有效改造与开发盐碱地。
此前,他的专家团队在吉林松嫩平原进一步解决了这项世界性难题,他领衔打造的盐碱地农业生态园项目已成为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盐碱地治理示范基地,“激活”了当地沉睡数百年的荒地。
“去年已有3000亩荒地成了‘宝地’,试种的水稻、甜高粱等均获丰收。”缪明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宝地”上种出的农作物果实品质更好、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属弱碱性食品,可供“食疗”,市场潜力很大。“去年产出的大米一斤30元都供不应求,运到上海一上架就脱销了。”
缪明伟正在扩大“宝地”规模,前段时间收购了吉林高禾农业生态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拟投入30亿元改造150万亩盐碱地。
雄心勃勃的缪明伟有赖于吉林省浙江商会包括十几名温商在内的浙商支持。“他们来自机械、汽配、建筑等各种行业,主要采取入股形式与我一起投身农业。”缪明伟说,大家之所以积极参与、敢冒风险,是因为不仅看到了盐碱地开发利用之于农业种植的价值,还看到了其更长产业链乃至对于生态环保、新能源开发、新农村建设的深层价值与意义。
“比方说,种植甜高粱,深加工后可替代玉米等粮食作物生产出酒精、无水乙醇等大量需要的能源产品;而以大型农场全程机械化的方式为种植手段,可将农民培训为产业工人,带领他们共同致富。”缪明伟说,当地已有100多名农民得到了培训,实践操作能力可“以一抵十”,他们对温商的到来特别欢迎。
其实,缪明伟老本行并非从事农业,他大学毕业后在老家温州当过教师、办过印刷厂、开发过房地产,目前还有另一个身份是吉林省新浙商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三年前跳入“农门”以来,他对于农业的执着与探索已远胜一般农民。
将杨梅引进四川
大学生成“西部杨梅之父”
一个多月后,四川杨梅跟它们的“祖籍”温州等地一样,就要熟了。
带杨梅树入川、大规模种植的是永嘉人郑迈,系成都喜来登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的董事长、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秘书长、全国青联委员、四川省政协常委,被称为“西部杨梅之父”。此前,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他在服装连锁、房地产开发等行业赚到了多桶金。30多岁的郑迈有着不凡的能力,创建的喜来登公司目前拥有四个共3万多亩杨梅基地,已是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不过,5年前,郑迈在种植杨梅之初受到不少朋友的“好言相劝”。在朋友眼里,在四川种杨梅太冒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我会干,只有百分之六七十的把握我还是会干。”郑迈说,他当时义无反顾地拿出上亿元资金“背水一战”。
当然,敢闯敢干的郑迈行事也相当谨慎。那时,他既没有从事农业产业的经验,也没有专家论证温州杨梅大规模入川种植的可行性。为此,他先实施一项“秘密行动”——移植部分温州杨梅树到四川双流试种。
“一年后,杨梅挂果,口味甜美,结果大大出乎我的预料,使我有信心大量引种,也给当地政府以信心。”郑迈说,当地政府官员表示,枇杷、草莓、葡萄、梨是双流的“四朵金花”,现在杨梅成了双流农业上的“第五朵金花”。
“这几年,杨梅在成都可以卖到50元/斤,但我种杨梅并非只为了销售。”郑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有更大的想法——用工业的眼光来经营农业,在“特”字上做文章。他涉足农业伊始便对杨梅项目的经营进行过总体策划和设计:在种植杨梅的同时,进行深加工开发及休闲度假的深度开发,打造休闲、健身、品梅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观光项目。
如今,郑迈的杨梅梦想逐步变成现实。前年,举办了一次“杨梅节”,近日又开始启动“杨梅树认养活动”。“成都双流杨梅基地有5万棵杨梅可供市民认养,果实自摘,认养费每年在500元至2000元。”郑迈介绍,对成都市民而言,杨梅算是新鲜水果,杨梅基地可以成为他们休闲的又一好去处,是现实版的“开心农场”。
“基地规模仍在扩大,预计再过一两年所有基地建成投产,在杨梅树进入盛产后年产值可达5亿元以上,将形成全球最大的杨梅产业化经营实体。”郑迈对此颇有信心。
乌江之畔种茶园
老板住进大山边学边干
重庆市酉阳县,乌江畔的龙头山海拔700米处,占地700来亩的茶叶基地郁郁葱葱。这些天,温州老板陈钟勋已开始采茶了。
一年前,酉阳县宜居乡党委书记冉崇发找上正在当地寻找商机的陈钟勋,想邀他在宜居发展绿茶。陈钟勋未涉足过农业,但还是被这名诚恳的干部打动。于是,考察、选址、征地租地,注册了酉阳龙头山茶业有限公司。
去年3月开始,他从杭州引进了西湖龙井、碧云茶等良种茶苗栽种。
那段时间,他一直住在龙头山,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带着员工挖树窝、量行距、培土,什么事情都参与。“我做的是建材生意,茶叶栽植对我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必须要边学边做。”陈钟勋对记者说,为了补充茶叶知识,他还买来了《茶叶大辞典》、《茶经》、《中国茶叶》等书籍,只要有空,都会翻阅。此外,还三次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求教。
当地土壤、气候得天独厚,种出的茶叶堪比西湖龙井。但陈钟勋种茶并非单单为卖茶叶,他要打造的是茶叶生态观光园,有古茶楼及茶艺展示等,直接将茶文化引入茶园,成为重庆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目前,生态园正在做‘三通一平’,不久就可以迎客了。”陈钟勋说,对于农业,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他发现当地老茶树颇具观赏价值,保护这些上百年的老茶树,可带动旅游业发展。为此,他四处收购并移植老茶树,使得“古茶树园”就占地约200亩。
“别人去做的事情,我们也去做,这叫跟风,很难做出成绩。只有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陈钟勋接受记者电话连线采访时正在河北邯郸。兼任着洞头县正达花岗岩防腐成套公司总经理的他还要经常在全国各地跑,不过已被主要精力投到了农业产业。他还在酉阳开办了重庆中川油茶开发有限公司,投资近千万元建2000多亩油茶基地。
仅种粮就达59万亩
温州老板热衷涉足农业
市农办经济发展处处长贾永明近日向记者透露,跳入“农门”弄潮的在外温商不在少数,截至去年底,温州人在外种杨梅、油茶、西瓜等经济作物占地尚未能明确统计,但仅种粮食的占地就达59万亩。
其实,大多数温州老板对土地和农业有着特殊情愫,当年背井离乡创业多数也是在家种地难以糊口或根本无地可种。如今,东北、中西部等地区有大量耕地、林地甚至荒地可供开发利用,这引来了温州老板的投资热情。
当然,农业毕竟与“天”相关,投资风险也大,这个春天西南大旱、北方严寒,就着实让人为农业捏把汗。三年多前,成都地区遭遇大干旱,郑迈地处龙泉山脉的杨梅基地,更是干旱严重,导致新移植来的杨梅树因缺水大量死亡,经济损失近千万元。他们抓紧修建微水池与喷灌设施,使得水利设施得到改善,同时抓紧补种,才渡过了难关。
记者连线缪明伟、郑迈、陈钟勋时,他们都表示此次恶劣天气对他们影响都不大,没有被灾害吓到。在决定投身农业时,就想到或准备好了一些对付恶劣天气的方式方法,规避风险。
除了天气的风险,其他风险对于温州老板们显得就容易化解多了。“我们所从事的是新农业,以农业为载体,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打开的是崭新的市场。”不少从事农业的温州老板表示,他们不愁资金、不愁市场,如果说要愁,就是如何再创新,包括技术、营销、运作模式等。
即便愁“创新”,缪明伟、郑迈、陈钟勋等温州农老板还是很乐于被“复制”,在他们看来,更多的人投身农业,特别是工商业老板“反哺”农业,唱响“上山下乡进行曲”,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及新农村建设都是件大好事。温州晚报 记者朱承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