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发展的环境特点和目标要求
明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经济工作任务仍然艰巨和繁重。从总体上看,明年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少,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我们既要看到各种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更要深刻认识和充分估计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切不可盲目乐观。
一是需求不足矛盾依然突出。世界经济复苏曲折艰难,国际贸易摩擦明显增多,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刺激内需扩大的政策效应可能减弱,民间投资意愿仍然不强,政府性项目投资快速增长的制约因素增加,进一步提高消费增速的难度也比较大,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二是企业生产经营压力依然突出。明年国家新增信贷规模缩小,总体信贷环境比今年紧,中小企业首当其冲会受到影响。由于世界范围的市场流动性大量增加,美元贬值压力加大,加上国际投机资本作用,国际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可能震荡走高,这给我省大量生产加工企业带来成本上升的压力。现有市场需求不足加上一些地方扩大投资形成的新生产能力,导致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矛盾更加凸显,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三是财政收支平衡问题依然突出。一方面,在经济没有根本好转之前,企业经济效益难以大幅提升,房地产市场调控必然对相应税收带来影响,加上中小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性减收因素,财政收入形势不容乐观。另一方面,财政刚性支出大幅增加。明年在建的和争取开工建设的政府性投资项目还比较多,还需要相当的财政资金投入;增加离退休人员补贴、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都要增加财政支出;以及加大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也需要增加财政投入。在这样的形势下,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增加,一些县市的财政潜在风险不容忽视。此外,就业、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压力也很大。
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宁可把困难和问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准备,努力推动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目标导向,2010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左右;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1?郾8%左右;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7%;新增城镇就业6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
明年经济增长目标定为8%以上,考虑了明年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着眼点是确保经济平稳协调健康发展,避免大起大落;更重要的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到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为经济调整转型留下更大的空间,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今后更长时期维持8%左右的平稳增速,而且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不断提高,民生不断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各地发展水平和条件不同,要结合自身实际,科学确定增长目标,切不可盲目追求高速度。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全面贯彻落实赵洪祝同志讲话中提出的总体要求、指导原则和主要任务。在具体工作方法上,要注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注重抓结合。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越是在复杂的形势下,越要十分注意运用这一根本方法,统筹安排各项工作,把握得好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明年要着力选准并抓好保增长与调结构、促转型的结合点,努力实现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有机统一;选准并抓好扩内需与促统筹、惠民生的结合点,努力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选准并抓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结合点,努力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后劲,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二是注重抓关键。实现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紧紧围绕增强国际竞争力,扩大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在有限需求中扩大浙江产品的市场份额。要紧紧围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是注重抓切入。解决问题、推进工作要选好突破口、找准切入点。围绕赵洪祝同志提出的明年经济工作十项任务,把以下几个方面作为抓手: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以推进新型城市化特别是中心镇建设为切入点,加快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以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为切入点,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竞争力;以构筑一批发展集聚区为切入点,打造新的发展平台,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以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发展扶持力度为切入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全面小康目标加快实现。
三、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一)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1.加快发展服务业。突出抓好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平台、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做大总量,提升水平,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一是推动重点行业的规划和发展。编制实施现代商贸、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重点行业专项规划,切实增强规划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信息科技、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产业,推动发展体育健身、养老服务、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和品牌建设,重点培育100家服务业龙头企业,提升服务业竞争力。二是进一步加大服务业投入。要围绕一批大项目来推动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服务业引导资金和国债资金,吸引国内外资金、人才集聚。积极推进中心城市、经济强县服务业发展,提升服务业对区域产业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三是创新和完善服务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抓好已出台政策的贯彻落实,着力突破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障碍,推动服务业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
2.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继续巩固工业回升势头的同时,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一是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抓紧制订11个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规划的年度实施计划。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引导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推动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做强做大。扩大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试点覆盖面。大力引导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创新,促进生产加工企业加快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拓展。二是扶持中小企业提升发展。制定实施贯彻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意见,组织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重点扶持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加快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服务网络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发展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完善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激励机制,强化中小企业的科技人才支撑和金融保障,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三是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抓紧研究制定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信息网络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与国家相关规划对接,抓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骨干企业。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四是积极推动质量强省建设。运用技术标准、质量监管、品牌培育等措施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3.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要重点抓好两件事:一是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要利用土地总体规划修编,规划好、建设好、保护好高标准农田。要像抓开发区、工业园区一样抓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力争在5年内建成粮食功能区500万亩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00万亩。二是积极培育有知识、有文化、懂经营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引导大学生等到农村创业就业,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0万名,扶持一批带动力大、服务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规范化的专业合作社。同时,要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增加农业投入,切实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要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精品农业,推动农业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实施农业主导产业品质提升工程,大力推广高效生态农业种养和休闲观光等模式,提高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水平,加快农业信息化,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培育一批区域农业品牌,加强农产品营销,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动植物防疫“三位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
(二)扩大投资消费与稳定出口并举
1.着力优化投资结构,积极扩大社会投资。安排政府主导性投资236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一是扎实抓好政府主导性投资项目建设。编制实施2010年度全省重大建设项目行动计划、重点建设计划和政府主导性投资项目计划,抓紧开工建设一批政府主导性重大项目。大力推进以“七线两枢纽”为重点的铁路项目和一批航道、公路项目建设,加快构建便捷、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积极推进核电等电源项目和电网建设,力争新开工建设电力装机350万千瓦。继续做好青川地震灾后援建工作。二是积极扩大社会投资。认真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措施,最大限度拓宽民间投资渠道,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按照“招大、引强、选优”的思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努力引进一批对我省经济转型升级有重大影响的大项目、好项目,提高外商投资质量。三是加强和改进投资管理。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编制实施2010年上报国家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计划,积极推进一批重大项目的报批工作,加快一批省审批、核准的项目前期工作,严格工程质量、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管理。
2.进一步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努力扩大浙江产品的市场份额。确保出口增长5%以上,力争更快一些。一是大力推动企业加快建立健全营销网络。支持优势企业到境内外设立区域营销中心、地区销售总部、专卖店,支持企业在省内外大型百货商场、超市以及市场开设销售专柜,选择一批企业开设连锁专卖店试点,重点培育若干“浙江名品中心”。二是积极为企业拓展市场搭建平台。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引导支持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和专业市场等平台拓展市场。有针对性地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产品展示。吸引境外采购商到浙江设立采购中心,带动浙江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三是努力改善商务环境。完善和落实促进外贸发展的有关政策,加快国家级、省级出口基地建设,进一步推动大通关建设,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和保单融资规模,健全国际贸易预警和摩擦应对机制。四是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发展。支持优势企业在全球优化生产经营布局,加快培育浙江的跨国公司。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并购境外企业和知名品牌、投资建立生产基地和经贸合作区。支持建筑企业与制造企业联手拓展国际市场,带动劳务输出和成套装备等产品出口。
3.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推动消费较快增长。贯彻落实国务院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一是努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扎实推进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二是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制定实施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扩大旅游消费。完善落实汽车、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促进文化、健身、教育、培训、家政等服务消费。三是努力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完善商贸流通体系,加快农村商业便利连锁店和商品配送中心建设,扩大“农超对接”范围,鼓励发展消费信贷,加强产品特别是食品、药品质量的安全监管。
(三)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和资源环境保障
1.扎实推进自主创新工作。全面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深入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一是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集聚创新要素。加快省科研创新基地(科技城)建设,新建一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和一批省级以上区域创新服务中心,积极引进海内外各类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二是大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激活创新资源。全面落实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整合财政科技资金和创新使用制度,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进产学研合作组织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自主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推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三是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围绕调整转型,集中力量实施可再生能源利用等12个重大科技专项,实施节能技术推广等10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推进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抓好一批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大项目,设立省科技成果转化奖,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2.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深入实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行动计划。一是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努力为今后发展留出更多的环境容量。深入实施节能降耗十大工程,加快节能降耗重点项目实施,严格执行重点耗能行业能耗限额标准,抓好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改造。加强城市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全面深化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的污染整治,切实改善八大水系和平原河网水质,深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开展各类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全面完成“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目标任务。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启动25个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建设,实施100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一批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与示范园区,加快创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探索适合浙江产业特点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三是加强资源要素保障和节约集约利用。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强化能源保障。引导推动市县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深入实施“365”节约集约用地行动计划,着重抓好六大节地工程和百万造地工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深入推动节水、节材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