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28日讯昨天(27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浙江省123名优秀劳动者受到表彰。
走近这群全国劳模,便会发现他们身上有着许多共同点,他们把岗位当舞台,把工作当事业,把付出当追求,耀眼的光芒在默默无闻中不断积聚,自身的价值在忘我奉献中不断彰显。
从他们身上,我们还看到,随着时代发展,劳模这个群体在变化,而劳模的精神和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发展。
高技能劳模越来越多
与上一届全国劳模相比,具有高学历、高技能的劳模人数越来越多了。
这次评选出的我省123名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总数的71%,科研、专业技术人员及优秀技能型职工占近一半,这些都充分彰显了“知识型”劳动者在经济转型升级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浙江欣兴工具有限公司的操作工姚红飞被誉为“专家型工人”,他自学成才,靠一股子钻劲和敢于求索的创新精神,在高速钢钢板钻领域默默打拼,开发了一个个新产品,解决了一个个技术难题,演绎了新时期青年工人的成长轨迹——以创新创造业绩,以创业体现价值。
如今,科技创新早已不只是科研人员的专利,不少“发明家”还是普通的一线职工,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与企业同甘共苦,为节能降耗献计献策,为拓展市场冲锋陷阵。
沃海波,从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车间工起步,成为分厂厂长,由他攻关创立的“消除1CR轧辊拉毛”,被公司冠名为沃海波操作法;王竹林,从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公司的电焊工起步,经过10年“折腾”,发明一种新型焊条,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成为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一线工人……
这些绝活儿都是叫得响的“工人品牌”。创新成果,正不断在一线职工的实际生产与操作中实现、放大,产生难以估量的经济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