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每个学生幸福感
前两天见到绿城育华学校校长陈建国,他跟我说起一个学生,刚给他发了短信,说在市里获奖了,跟校长报个喜。陈校长说,这个学生说了一句“我总算为学校做了点事情!”让他挺有感触的。
陈校长说,这个学生是体育特长生,除了体育,其他方面都不讨老师喜欢,自己也不喜欢上课。高一下半年,这个学生突然喜欢上了弹电子吉他,还要组建电声乐队。“其他老师不能拍板,因为组建电声乐队,要专业设备,起码要2万元。报到我这里,我还是批准了。”
这个决定,对这个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每天中午带着乐队训练,双休日也不回去,还自己作词作曲。“我发现他终于找到了乐趣,上课都认真了!”
陈校长说,幸福这个词,对不同职业、不同知识结构和文化背景,不同遭遇,不同境界的人来讲,有不同的涵义。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促进老师精神层面幸福感的生成,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幸福,会成为一种职业的动力。
学生要健康发展,不能只看学生的成绩,还要看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看学生对学习的动机、兴趣、归属感和幸福感,还要看学生的潜能开发,个性自由和今后发展的持续性和后劲。
在学校推开校本选修课,是陈校长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分数可以比喻为‘敲门砖’,而今后的生活、学习中,真正起作用的是各种能力及思维习惯。”陈校长说,校本课程的开发,对树立学生信心,培养学生理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更深远的考虑是,作为民办学校,开设校本课程跟国际接轨,可以抢得先机。“让注重孩子全面发展的家长,能在家门口(而非早早地赴海外)享受优质教育,从而使学校的办学水平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