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5月7日讯 今年元旦,首批位于杭州城北香槟之约小区的45套公共租赁房,先后有了一拨拨租客入住。这群品尝到头口水的外来年轻人的生活于是有了很大的改变。
公共租赁房是指由政府或企业等投资方持有房源,并将房屋以低于市场价的方式出租给特定人群。
与以往城市常规的保障性住房设置“本地户籍”、“经济收入水平”等门槛不同,这45套房源面向的申请人,只要满足“在杭州市区的用人单位工作,或在杭州市区生活的本地居民;申请人及配偶在杭州市区无房”即可,由用人单位统一报名、申领住房。
非本地户籍的“新杭州人”首次以明确文件形式纳入住房保障体系。据了解,这在全国尚属首创。
首批试点就在杭州华东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汽轮动力集团有限公司、西子电梯集团有限公司四家企业进行。考虑到首批住房主要是50方以下的单身公寓,附加了一条“申请人以单身为主,一套房住两人”的规定。房租确定为13元/平方米,按照200元/平方米标准装修。
张秋敏
不用住在厂区里了
说起今年入住的公共租赁房,1986年出生的张秋敏显然是个乐天派。“现在就我和元媛两个人住一个房子,很不错。”
去年7月大学毕业后,老家河北承德的张秋敏进入天马轴承当技术员,现在是公司第二车间的技术员。她口中与她同住的元媛,全名叫岳元媛,去年两人同一所大学毕业,又同一年进入天马。两人的户口随着工作单位落定,成为新杭州人。
在没有分配到公共租赁房之前,张秋敏一直住在厂区的宿舍里。“我们厂的宿舍是一室一厅的房子,一共住3个人,住得挤了点,不过也算过得去。”
没想到,今年年初又收到了可以申请公共租赁房的通知,张秋敏和元媛“自由组合”住进了一套面积37平方米的公共租赁房。
住进新的小区,新的房子,张秋敏最大的感觉是,“环境好了很多,因为以前住的厂区宿舍就在工厂里,环境肯定和真正的住宅小区不能比,加上厂区里大大小小的声音总是免不了的。”
“关键是,换了大的空间,每个月的房租还是比市场价格便宜。”按照目前杭州公共租赁房每平方米每月13元的价格计算,这套小公寓的租金是每月481元。“按照现在房子的租金,以后即便单位不给垫付房租了,我们租着也觉得划算。”
彭剑强
感受到了人文关怀
同样是“80后”的孩子,彭剑强的经历则要丰富些。从老家安徽读书毕业后,他独自在上海闯荡了3年,去年年初才进入华东医药公司做技术员,是个典型的“外来户”。
彭剑强原本住在公司对面的一幢两层楼的集体宿舍里,因为宿舍所在的祥符桥正在改造,公司的这些集体宿舍也在拆迁之列。就在他为重新找房担心的时候,接到厂里来的通知,可以申请公共租赁房,彭剑强喜出望外立马报名申请。
今年1月,彭剑强成为杭州首批申请成功的外来人员,和室友一起住进了47平方米的公共租赁房。每月的租金一共是611元,单位直接从工资里扣除,每人分摊一下300多元。
从住处到单位乘坐公交车3个站点就能到达,距离上并不远。
在外面打工漂泊了好几年,彭剑强说,这是第一次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房子,作为一个外地人,他第一次感觉到被这个城市接纳和关注,感受到了人文关怀,这样的感觉“挺好”。
不过彭剑强也毫不掩饰对首批公共租赁房的“挑剔”。“比如我们现在住的房子有独立卫生间,但是没有独立的厨房。”彭剑强还觉得,现在公共租赁房规定的两个人住一间的条件能不能考虑适当放宽些?
在上个月,两名政府工作人员上门回访公共租赁房情况时,彭剑强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工作人员的回答是,现在的问题会直接向上级部门反映,并在第二批公共租赁房推出时加以改进。尽管他期望解决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实质性解决,但是彭剑强说,“这是一个让人舒服的回答。”
周莹
希望自己也能租到一套
周莹是一所在杭高校本科应届毕业生,学文科专业的她现在在一家服装网做实习编辑,等待6月正式毕业的日子里,像所有应届留杭的毕业生一样,除了实习工作,周莹正为留杭租一间房子,在这个城市里到处奔波。
周莹随身携带的一本笔记本里,最近的几页用不同颜色的水笔记录了不同的小区的房子、楼层、价格和联系电话。从上个月开始,她在各个网站、中介搜罗自己需要的租房,看到认为合适的就用黑色水笔记录在笔记本上,去实地看过因为价格谈不拢或不合适的房子就用红色水笔画上小叉叉。最近几页的笔记本上,画满了一个个小红叉。
小周说,已经记不清看了几套房子。就拿最近看的两套来说,一个是在大关小区,顶楼6层的一套三室一厅的居室的一个十来平方米的阁楼出租,价格800元左右。另外一套房子在大浒社区,一个两室一厅的套间隔成了八九个小单间,厕所、厨房什么都是公用,有点像北京的胶囊公寓,房东开价每个月700元一间。
“房子不满意,大部分是觉得价格偏高。”周莹说,“最好在每个月500元以内。”
小周说这些话的时候,掩饰不住内心对租赁房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