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富有羌族特色的汶川博物馆
浙江日报5月12日讯 都汶高速的映秀至汶川县城段,尚在建设中,预计2012年通车。
现在还得走213国道。自映秀到汶川城,近57公里。一路上,高山峡谷,植皮稀疏,连绵岩石裸露,震害异常严重。
尽管如此,经近2年的全力整修维护,路况已不错。沿途乡镇,新房片片,新村簇簇,饭店旅馆,漂亮美观。一色的羌式平顶,房顶四角均有尖起的“羊角”。
汶川县城,名威州。岷江穿城而过,水流滔滔。两侧光秃的高山上浮现淡绿,县城更是满目新色,朝气勃勃。尤其是城门口新冒出的大禹雕像、穗威大桥、阳光家园,作为威州的门户,成了现代羌城的新标志。
高达16米的大禹铜雕,矗立在入城口。戴斗笠,执耒锸,一身蓑衣屹立风雨中,仿佛站在治水的雨夜,面容坚毅,亲民忧国。右前方是新落成的穗威大桥,羌式气派的碑门。左前方是一座羌式城门,上书“威州”二字。城门两侧全是新房住宅。大禹像后面的阳光家园,是威州灾后重建的安置房小区,一期已住进800多户人家。所有的建筑,融合现代风格与当地羌族特色,造型明快、现代而简约。
威州镇地域狭长。一些街道两边,围着脚手架、绿色防护网,这是在搞风貌改造。然更多的是清爽的街道,崭新的建筑,明亮的楼宇。欧式风格的汶川第一小学,羌式建筑韵味的汶川第二小学,阿坝州设施最先进最齐全的汶川县人民医院,横跨岷江的红军桥等,各具特色,各显神韵。
县文化广场也是新建的。文化广场位处威州中轴线,占地1.4万平方米。中心是大片的流水线型水系,边上是儿童游乐场和市民运动健身设施,对面是羌红耀眼的汶川博物馆……
滨江休闲景观带,更是西羌风情浓郁。沿江的西羌民俗文化街、锅庄广场等,集中展现了羌雕羌寨的传统建筑风格,是县城的主要商业街区。
“天府之源,西羌圣城,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绣之乡……”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杰对记者说,汶川抓住灾后重建、对口援建,正全力打造阿坝州新兴工业集中发展区、岷江河谷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羌禹文化生态体验区、防灾减灾示范区,取得了重大成果。全县永久性住房、学校、医院等民生工程,除映秀镇外已基本完成。到4月初,广东省援建威州、水磨和漩口3个镇的243个项目,已全部移交。县城面积扩大了1倍多,提前半年再造了一个新威州!
跳锅庄舞是羌族的风俗。但以前只是三五成群的跳跳,而如今已成县城每晚的特色一景。晚上7时许,我们来到了锅庄广场看锅庄舞。但见广场里已经人满,几百人围成四五圈,和着羌族歌曲欢快地转动着;彩灯闪烁,高悬的大型显示屏播放着各色画面。
台阶上也站满了围观的人。有位老人在悄悄地跟跳。
“我经常来看的。年轻时也跳。”他告诉我,他叫郭顺明,住在山上禹碑岭村。地震时,39岁的大儿子没了。白发人送黑发人,一段时间他病倒了。后来想开了,还要继续生活!今年65岁的他身体很好,仍每天来城里打工。
“海地大地震,玉树地震,我也都捐了钱哩!”他看看我惊讶的眼神说:“八方支援啊!”“向你致敬!”我紧紧地握住他粗糙的双手。
我感恩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同胞,惊喜于自我疗伤,自我修复,自我新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