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这份在民间口头表述里,被简化为“新36条”的重要文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公用事业、政策性住房建设、医疗事业、金融机构等领域。
与此同时,昨天有消息称发改委正通过相关部门和渠道,广泛收集“新36条”落实的难点和疑点,牵头配套细则的制定。
而在这些鼓励加入的领域中,金融业更具有特殊的诱惑力。
民间资本活跃的浙江,向来关注金融投资领域,此前逐鹿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随着新政的出台实施,金融业是否能吸引浙江各路资本,浙商中能否走出几位刘永好式的人物,正在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20多家浙股“沾金”,各有斩获
实际上,浙江民间资本在本次“新36条”出台前,早已先行一步。
2008年7月25日,《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浙江众多民企参与了第一批小额贷款公司的“牌照”争夺战。
当年8月15日,浙江富润的一纸公告让上市公司也加入了这场焦点战中。截至目前,有康恩贝、新安股份、三变科技、浙江富润、联化科技、新湖中宝和宁波韵升等逾20家上市公司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了投资参股,其中不少公司都已有斩获。
新安股份今年4月13日发布的增资贷款公司公告显示,新安小额贷款公司2009年净利润828万元。公司认购新安小额贷款公司新增的4000万股,持股比例增加至30%。
三变科技董秘李雪会则表示,公司占股13%左右的三门县小额贷款公司,2009年净利润为703万元,对母公司净利润的贡献接近5%。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小额贷款公司的表现确实有点出乎股东们的意料。”李雪会告诉记者,公司希望小额贷款公司最终能转型为村镇银行,而公司也可以顺利进入金融领域。此次“新36条”的出台,使公司未来在金融领域的思路更为清晰。
采访过程中,不少“沾金”的浙江上市民企都表示,已关注到这一新政,但动作不会如此迅速。但不排除,随着“新36条”细则的出台,这些上市民企加快进军金融领域的步伐。
今年4月8日,浙江省工商局发布了全国首份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报告——《2009年度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报告》。《报告》显示,截止2009年12月31日,全省登记注册的小额贷款公司共有105家,遍及全省11个市;注册资本合计144.22亿元,累计贷款金额551.7亿元。
在省内遍地开花的小额贷款公司身后,浮现了众多实力超群的浙商。
“去年4月底领到牌照,9月份开始运营,接近2个亿的资金基本都放完了。”由王水福的西子联合控股主要发起,12家民营企业共同参股的汇银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已经为杭州江干区众多中小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总经理陈春妹告诉记者,目前运作仍有较多限制,但“新36条”可能给公司带来新的突破。而西子联合最终希望能通过小额贷款公司,踏入金融资本市场。
在此前后,祐康集团、星星集团等大型民营企业也都纷纷参设了小额贷款公司,虽然低调神秘,但经营状况同样理想。
4月8日,阿里巴巴参与投资的浙江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获得营业执照,这是我国首张电子商务领域小额贷款公司营业执照,此举也被认为是阿里巴巴进军银行业的重大举措。
而在温州,有超过千亿的民间资本正在期盼早日敲开金融业的大门。
“这或许是温州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梦寐以求时刻到来的前夜。”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对温州资本的流动清晰熟络,谈及“新36条”对温州资本进入金融业的影响时,他显得颇为激动。
他表示,金融业是温州四大热点投资领域之一,他预计可能有2000亿~3000亿元的资金正在关注。
“在‘新36条’公布后,每天都有十几个电话来咨询,但是目前实施细则还没有明确,具体条件、门槛都还没有最终敲定,大家也都在静待消息。”他告诉记者。
一家温州小额贷款公司负责人坦言,省内众多运作小额贷款公司的资本,都是期望借助这一“跳板”,最终跳进金融圈内,“实业做到一定程度后,很多企业家都希望进入金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