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25日讯镇海区清水湖村通过“建成一块、安置一块、整理一块”的方法,将10个小自然村逐步拆迁,整合为一个中心村,不但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还可节约土地200多亩……据市农办统计,从去年年初至今年3月底,全市共完成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投资90.5亿元,累计开工建设7.4万户,完工4.27万户。无论是农房建设的数量规模,还是土地集约利用产生的效益,我市都走在了全省前列。
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集中改建,是改变千百年来农民传统居住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市委、市政府及早谋划,2006年在全省率先开展新农村建设用地试点,2007年又率先启动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去年,我市把农房“两改”作为“保民生、扩内需、保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工作来抓,5月份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集中改建的意见》,各县(市)区和市有关部门也推出了实施意见及10余项配套政策。市、县、镇三级都建立了农房“两改”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全市上下形成了市、县、镇、村四级联动,合力共推的新格局。
在农房集中改建中,各地科学规划。目前,各地大多已修编完善了县(市)域村庄布局规划,明确了中心镇、中心村、保留村和拆并村。镇海区通过规划确定,在生态带内保留改造20个村民集居点,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及备用地上兴建16个集中居住区,农民住宅与城市居民住宅一样都以小高层、高层为主,预计可节约土地1635亩。在规划龙头的引领下,各地坚持因村制宜,民主决策,分类指导,多类型多模式推进。根据不同的区域确定不同的供地方式和建设模式,根据村庄特点和建设定位,探索出“整体拆建”、“梳理改造”、“移民迁址”、“集聚发展”、“安居解困”等不同的改造建设类型。
宁波日报记者 朱军备 通讯员 丁世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