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02日讯昨天,小海(化名)的父母收拾行李,准备带儿子离开温州。3天前,小海父母匆匆赶到温州,见到了躺在病床上的儿子。
小海,1990年出生,湖北人,年初来温谋生。短短数月,失败的经商经历,让小海心灰意冷,多次寻短。感觉“霉运”连连的小海写笔记时感叹:老天,悲哀!
5月28日,小海在瓯海某宾馆喝下“氰化钾”再次自杀,被辖区民警送往医院抢救。
笔记曝自杀历程
前天,瓯海公安分局潘桥派出所民警将一个本子交给小海父母。
这是小海的笔记本,记录下了他从几天前开始的自杀历程,每页都是寥寥数语:
第一次:看到很多人跳楼自杀,感觉死相太凄惨,没那个勇气,放弃。
第二次:站在河边,很久,就是迈不出那一步。
第三次:选择上吊,绳子断了。老天,悲哀!
第四次:吸了点乙醚,头晕,难受,放弃。
5月28日凌晨,小海再次寻短。他在瓯海某宾馆开了房间,喝下从他人那里购买的“氰化钾”,却因胃痛难忍去厕所呕吐,引起宾馆人员的注意,遂打电话报警。
民警赶到宾馆,将小海送到温医附二院抢救。医生说,幸好小海服用的是工业胶水,如真是氰化钾,那就回天乏力了。
在事发房间,民警找到了小海的自杀笔记。
生意亏了要轻生
面对询问,小海不愿多说。结合他父母介绍的情况,小海多次寻短的原因逐渐清晰。
小海性格内向,却很好强。他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前年高考,小海发挥失常,没考上本科院校。不愿上专科学校的小海,在家呆了一年。去年底,小海说通父母,拿着父母给的一万元钱独自外出闯荡。
今年初,小海从义乌小商品市场购进一批价值5800元的货,在市区梧田开了家商品店。由于缺少经验,生意惨淡。最后,小海以1500元的价格卖掉近5000元的货。
生意赔本,又不肯去厂里上班,一万元钱很快花完。现实与期望的巨大差距,小海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无脸回家见家人。于是,他萌生了自杀的念头。
所幸,因种种原因,小海多次寻短都侥幸生还。
多加引导和帮助
小海父母一直在贵州打工。夫妇俩说,如今不放心让小海一个人呆在温州,要将他带到贵州,好好调整心态。
经历过“自杀风波”,小海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想法偏激,情绪趋于稳定。
温州大学心理学老师朱浩亮说,小海多次自杀未遂,虽有断绳、假药之类的客观因素存在,但与他本身的主观意识也有很大关联。整个过程中,小海积蓄的压抑心情在不停变化,出现不敢跳楼、放弃吸食乙醚等情况,说明他未下定决心放弃生命。此时,如果有人能关心小海,听听他的倾诉,小海也许会放弃轻生念头。
朱浩亮称,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新生代农民工”又称“二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农民工。相比父辈,“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但工作耐力低,化解挫折能力也比上一辈差。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这些特点,社会各界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让他们积蓄的压抑心情能通过多种途径得到释放。有时候,一句开导的话,能救人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