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报集团十周年庆大型记者行动暨大运河畔送服务活动启动仪式。钱璐斌 摄
理财咨询。 钱璐斌 摄
汽车便民服务活动。 钟昊 叶寒青 摄
省内20位顶级名医为读者提供免费义诊和咨询服务。钟昊 叶寒青 摄
浙江日报讯 为你,我们再出发
昨天上午,彩旗、气球把运河广场装点得格外热闹。浙报集团与杭州市拱墅区委、区政府主办的“浙报集团十周年庆大型记者行动启动仪式暨大运河畔送服务”大型广场活动在这里举行。
天气炎热,阻挡不了读者的热情。早上7时半,已经有不少读者围在各个便民服务点,等待咨询。离开场还有半小时,场下已经坐满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老中青三代读者。
报社的年轻记者和编辑,一早就来到现场,为现场热心读者们送上矿泉水和太阳伞。有几位记者,见到读者站在烈日下,主动上前引导他们到阴凉处,搬来凳子请他们坐。现场有不少读者向年轻记者和编辑咨询广场活动情况,还有些读者兴致勃勃地聊起自己对浙报集团旗下报纸近几年来发展的感想,大家欢声笑语,现场一片其乐融融。
由集团员工组成的8531合唱团,穿着厚重的演出服,不惧炎热,精神饱满地为读者献唱,启动仪式在优美的歌声中拉开帷幕。
由浙江日报年轻记者和编辑组成的14支小分队,上台接受了领导授旗。作为“浙报集团十周年庆大型记者行动”的子活动,14支小分队的记者、编辑将分赴全省各地农村、企业、社区、学校、医院、公安机关和部队等进行蹲点体验,深入基层,体验群众的工作甘苦和生活态度。通过各种形式,反映基层干部群众的热情、喜悦、愿景。
为你,服务不停步
上午,由浙江日报、钱江晚报、今日早报和拱墅区委宣传部承办的便民车展、名医义诊、理财面对面等三个活动沿广场一周排开。
由钱江晚报带来的顶级名医义诊最为火爆。浙江省内的20名专家名医“坐镇”现场,为读者和市民提供免费义诊和咨询,几乎每个名医面前都排起了长队。来自临安的娄建法带着患病的老父亲,7时30分就赶到运河广场排队等候。“为了我爸的病,平时没少跑杭州,名医很难挂号,今天有机会免费看病,我们赶早来了。”
名医们提前做好充足准备。阮氏针灸传人、浙江省级名中医阮步青医师9时不到赶到现场,特地带来了自己的“百宝箱”,针灸、酒精棉球、纱布等医疗用品一应俱全,给患者提供现场针灸治疗。阮步青医师说,因为要参与医院管理,他每周只能在周二、周四各开半天门诊,远远满足不了患者需求。现在有这样的机会能为更多市民提供服务,“哪怕牺牲端午休息时间也值得”。
在广场另一侧,由浙江日报举办的便民车展引来无数看客。在这里,从平价的长安福特、北京现代,到高端的宝马、沃尔沃等品牌的汽车在现场一一展出。顾客们看车身,问车价,或是直接坐进车里亲身感受一番,样样不落。据工作人员介绍,从昨天开始,共有12个品牌的汽车商参加展示,并推出特别优惠活动,像沃尔沃的一款车型就拿出了“购置税减半,首付25%”的折扣。
在车展对面,由今日早报联合省内10多名专家奉献的“理财面对面”同样精彩。来自杭州翠苑四区的江元塘老人在这里询问许久,平安人寿的高级理财师曹惠芬介绍,老人一直想给孙女买份理财产品,但苦于求教无门,经曹惠芬介绍,老人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在活动现场,记者看到今日早报“房博士”干国荣也从报纸上“走”了下来,为现场市民提供打理房产的金点子。
未来,有你更精彩
10年来,广大读者见证了浙报集团的发展,同时也给了浙报集团最大的支持。读者代表孙美燕从浙江日报的一名实习生到通讯员、监督员。集团各个媒体,留下了她的成长轨迹,她的记忆中也记录着集团发展的点点滴滴。
孙美燕1991年到浙江日报文体部进行毕业实习。实习的2个多月里,她和许多记者、编辑结下了深厚友谊,也和浙江日报、浙报集团结下了不解之缘。
毕业后,孙美燕分配到浙江省妇保办公室工作,依然从事自己喜爱的文字工作。作为卫生行业的通讯员,她经常给集团各个媒体提供线索、挖掘素材,与记者们一起采写新闻,她参与的“博士彩照”、“院士风采”等栏目都受到了好评。
孙美燕说,她是浙报集团的通讯员,更是忠实的读者。阅读集团旗下的浙江日报、钱江晚报、今日早报等主要媒体的新闻,是她每天的“必修课”。
“这几年,浙报集团的子报刊有更多探索,但变化最大的还是浙江日报。现在的浙报办得越来越亲民,开辟了许多新栏目。尤其是周刊的推出,使报纸更有深度,也受到了普通读者的认可。”孙美燕是集团革新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如今的集团有了有限公司,成立了钱江报系,旗下拥有包括报、刊、网站等28家媒体。我希望浙报集团继续创新,走向世界,多开辟贴近百姓的栏目,吸引越来越多读者。”
浙报集团的发展变革,读者有目共睹。
家住和睦新村的柳女士,上午特地赶到运河广场。柳女士2008年前开始订阅钱江晚报,虽然只是短短2年,但她颇有感触:“报纸内容丰富,尤其是一些民生、社会新闻,写得很生动。钱江报系成立后,钱江晚报的版式和内容都在不断调整和创新,有了全省各地新闻的专版,非常好看。”
“现在,浙报集团旗下每一家子媒体涵盖的信息量很多很方便。有时候无法看报纸,上网、用手机看也方便,完全能满足我们年轻人的需求。”在杭州北部软件园工作的贺晓彬也是浙报集团的忠实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