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17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她是中国第一个出版散文集的中学生,早在16岁时签名售书的照片就被《人民日报》刊发;她在18岁时独立编写的十集电视连续剧《十七岁不哭》在央视播出产生极大轰动,成为当年的热门话题,并在1998年获得飞天奖一等奖和金鹰奖一等奖,成为这两个奖项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编剧;她还是第一个同时被两所世界排名并列第一的电影学院——美国纽约大学(NYU)电影学院和南加州大学(USC)电影学院同时录取的中国大陆学生。
她就是李芳芳。
25日,浙江新原野娱乐传媒公司出品,李芳芳编剧、执导的青春史实影片《80后》,将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该片此前在北京、成都、武汉、广州等几大城市举行展映,被誉为“中国第一部当代年轻的青春史诗片”。昨天,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李芳芳说,“如果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我这部电影,我觉得肯定是真诚。”
刻画80后的心灵伤痕
不拍买房难、就业难的物质困扰
《80后》原名《天长地久》,在去年参加东京电影节时用的就是原来的名字,但在国内上映前忽然改名了。
对此,李芳芳解释说:改名主要是朋友和同事的建议。“影片之前做过小范围观摩,没想到我同事和朋友发现很多网友对于这部电影的讨论都集中在80后这个点上,这是我之前没想到的。在创作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完全没有这个想法,但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观众对电影的解读永远是自由和雀跃的,并建议我改成现在的名字。现在来看,用这样的名称来概括,确实更符合它的史实性质。”
电影《80后》以主人公沈星辰17年的成长经历为线索,描写了发生在她身边的各种各样破碎的婚姻和情感。
不同于其他的现实题材电影,《80后》里并没有突出时下80后买房难、就业难等物质生活问题,而是着重刻画他们的情感世界,以及上一代人带给他们的心灵伤痕。
“我们这代人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孤独,只能养宠物;从小被迫要练琴,学各种特长;父母是双职工,上班了就把我们关在家里,想出去玩要翻墙;在学校、在社会,我们总是被要求、批评,很少被鼓励、表扬。”李芳芳说,她小时候就特别希望回家后,父母不是问“成绩怎么样”,而是说“宝贝,我们好爱你”,这些体验都被她放到了电影里,“或许有些个人化,但绝对能代表很多人的感受。”
怀旧小物件充斥电影
带80后找到属于自己的青春回忆
整部电影采用编年体叙事,几乎把所有80后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伴随我们成长的怀旧小物件都囊括了:小女生的皮筋儿、小霸王学习机、还有一张又一张的纸质奖状,风行一时的钢琴热,我们都能从这些情景里或多或少找到儿时的回忆。
细算起来,80后里年纪最大的如今也不过30岁,现在就开始以怀旧的方式回忆他们的青春,会不会太早?
“不早了!再不拍,就要找90后来演80后了。”李芳芳说,姜文拍《阳光灿烂的日子》,顾长卫拍《孔雀》,都是想书写自己的青春,可他们拍得太晚,只能让夏雨这些年轻演员来演绎那段历史。但《80后》的所有演员都是80后,他们不需要演,“那就是他们的时代。”
让李芳芳感动的是,很多80后观众都评价《80后》“真的很不错”,“在去看之前,我们一直担心导演会把80后拍成颓废的一代,好在这部影片没有让大家失望,很多人都是在笑和泪的交替中看完影片的。也许这部影片的演员演技并不好,也许导演的手法并不熟练,但是影片绝对能带80后找到属于自己的青春回忆。”
三分之二场景取自杭州
导演要塑造西湖令人窒息的美
这部电影几乎三分之二的场景都是在西湖边完成,无论是西湖的断桥、南山路、苏堤,还是西湖边的中国美院、楼外楼、著名的潘宅,或是西湖边翠绿的群山,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
其实这部电影不仅用故事打动了很多人,西湖的美景也让每一位观众陶醉。一位北京女孩子在试映期间看了这部电影之后,第二天就买火车票来了杭州,“我以前也到过杭州,都是很匆忙的,但是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有强烈的希望去杭州,太美了,我要去重新走一走断桥、苏堤,我还特别希望去西湖边的中国美院,我还希望去品尝楼外楼的龙井虾仁和东坡肉。”
这部电影在戛纳放映期间,外国友人被片中的故事感动之余,质疑这部电影场景的真实性,“以前看到的中国电影都是黄土地,都是很破烂的环境,但是这部电影却给大家带来很大的震撼,我觉得导演是在用镜头骗人。”
李芳芳说,来过西湖的人都会知道她没有在用镜头骗人,“杭州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城市,西湖美得让人窒息。我相信每一个到过杭州的人都会被这种美所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