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18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夫妻俩月收入8000元以上,才敢要孩子。
这是零点研究咨询集团6月15日发布的“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生育意愿调查”中的一项内容。调查指出,经济基础和住房已成为人们生育最重要的条件。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因为这两项现实条件,使得个人预期生育年龄推迟了2.1年。
调查显示,在杭州、宁波等二线城市,这一标准降低到了6000元。而在临安等县城地区,则是4000元以上。
昨天,记者调查在杭生活的40对夫妻,虽然结果与零点调查显示的略有出入,但不可否认的是,经济条件很大程度影响了年轻人是否生孩子的决定。所有受访者无一例外地认为,养孩子是件太“烧钱”的事。
关键词:杭州本地人、事业编制、家庭月入5500元
幸亏有父母帮着带孩子
吴小姐今年正好30岁,杭州人,在杭州一家省级事业单位工作,工作稳定,月收入2500元。老公与她同龄,外省人,省级单位公务员,月收入3000元。两人供有一套房子,每月按揭2000元。
夫妻俩加起来月收入不过5500元,不过,他们的孩子已经1岁多了。“不管赚得多还是赚得少,孩子么,肯定是要生的。”吴小姐说。
吴小姐和老公2008年初结婚。“当时就想,孩子一定要趁早生。虽然我俩收入不算高,但好在稳定,加上我是本地人,亲人基本都在杭州,房子还没交付,目前跟父母住在一起。生活压力不大,生个孩子还是养得起的。”
婚后不到半年,吴小姐就顺利怀上了孩子,去年4月底女儿出生。
然而,虽然做好了养孩子辛苦的心理准备,宝宝降生后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是让小夫妻措手不及。
吴小姐算了一笔账。宝宝出生的头一年,主要靠母乳喂养,奶粉花费不多,每月一罐,200元以内。目前断奶,每月两罐奶粉,费用增加一倍;尿不湿每月300元以内;衣物、奶瓶、玩具、画册等东西,主要靠网购,单价虽然不高,但杂七杂八加起来还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每月控制在500元以内。
“家人也经常会给宝宝买些东西,所以我们两个等于省了一大笔支出费用。”吴小姐说,幸好有爸妈帮着带孩子,不然肯定要请保姆。“这个花费就大了。”
曾经号称“购物狂”的吴小姐,现在不得不精打细算。“商场逛得少了,名牌买得少了,网购用得多了。以前是给自己买东西,现在是给宝宝买。”
关键词:外地人,企业员工,家庭月入7500元
压力太大不得不推迟要孩子
相比上一对夫妻,小林两口子收入相对高一些,但相反的是,他们却不敢要孩子。
林小姐28岁,医院护士,温州人,月收入2400元。老公大她3岁,湖北人,私企小领导,月收入5000元以上。
根据零点调查结果,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受访夫妻月收入的心理底线是8078元,才敢要孩子;而在武汉、哈尔滨、太原、西安和昆明等省会城市受访者的心理底线是5169元;县城地区则是4454元。
照理说,林小姐夫妻收入还算可以,要孩子不是问题。然而结婚近一年以来,两口子在生孩子的问题上始终不能达成一致。
“我年纪已经不小了,想尽早生孩子,可老公认为物质条件还不够,现在生孩子,压力太大,想再缓一两年。”林小姐很郁闷,不过她还是表示理解老公。
“我们两个都是外地人,靠双方父母还了房子首付,每月房贷还有4000元。父母都在老家,生孩子的话,一方必须放下工作,意味着收入少了一部分,这个不太现实。可是请保姆,一来开销太大,二来也不太放心。”
其实,连林小姐自己,也对生孩子一事把握不大。
“平时跟老公基本不在家开伙,没事就去喝喝茶,逛逛街,购购物,看看电影,生活还是比较有品质的。万一生了孩子,就得放弃很多东西,成为‘孩奴’……虽然我想生孩子,但在现实面前,还是得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