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21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大海边哟!沙滩上,风吹榕树沙沙响,渔家姑娘在海边,织呀织渔网;高山下哟!悬崖旁,风卷大海起波浪,渔家姑娘在海边,练呀练刀枪……”
50年前,在嘹亮的战斗号角中,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的姑娘们,用她们的革命事迹,唱出了一首“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海霞”红歌。
这是个充满了传奇的连队:50年前,在全国民兵代表大会上,毛主席亲切接见首任连长汪月霞,还赠送她一支枪;三任国防部长亲临连队视察,其中张爱萍、迟浩田还分别为连队题词;她们的事迹曾被写成长篇小说《海岛女民兵》,后被改编成电影《海霞》,从此家喻户晓。
半个世纪虽然一晃而过,但红歌依然在传唱。
昨天,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再次集结,她们迎来了建连50周年纪念大会。盾牌警棍术、实弹射击……军事课目汇报表演会上,她们的身姿依旧飒爽。
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梁光烈,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迟浩田,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等发来贺信,祝贺这个光荣的集体,喜迎建连50周年。
特殊年代,铸就巾帼不让须眉
温州洞头县,位于温州瓯江口外33海里的洋面上,是全国12个海岛县之一,由103个岛屿组成,素有“百岛县”之称。
曾几何时,提到洞头,人们就会想到“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
海边训练场,女民兵杀声震天;硝烟弥漫的前线,她们穿梭在坑道、丛林中;她们还和潜伏的特务斗智斗勇……上世纪70年代中期著名电影《海霞》,让“海霞”成了洞头的“金名片”。
特殊的年代,铸就了海岛巾帼不让须眉这样的传奇。
解放前的洞头岛,是个国民党、渔霸、土匪唱戏的地盘。
用汪月霞的话说,“苦水里泡大的”海岛姑娘,对解放充满了向往。
1952年1月15日,解放洞头的第3次战斗打响后,这些海岛姑娘们干起了烧水、送水、护理伤员这样的后勤工作。
1958年,在全国“大办民兵师”的号召下,以汪月霞为排长的女子民兵排正式成立了。
1960年4月23日,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召开,汪月霞出席了大会,并在大会上,对着一万多名代表发言。在这次大会上,汪月霞还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
之后,汪月霞特意跑到了南京,向南京军区提出建立女子连的打算。军区首长当即赞同了她的建议。
1960年6月,由120名海岛姑娘组成的“北沙女子民兵连”诞生了。这也是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的前身。
由于连队的出色表现,1978年9月,北沙女子民兵连被浙江省革命委员会和浙江省军区授予了“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荣誉称号。
忆往事,“海霞精神”生在骨子里
昨天,在阵阵锣鼓声中,该连首任连长汪月霞走进了纪念大会现场。
提起汪月霞,很多人总会把她和“海霞”联系在一起。作为电影《海霞》的女主人公原型,她的身上充满了传奇色彩。
1937年,汪月霞出身在洞头鸽尾礁一户普通的渔民家庭。在那个土匪、渔霸横行的年代,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由于父亲中风久卧病榻,汪月霞的家中生计无着,日子甚为艰难。然而,她并未向生活低头,渔家儿女天生的坚毅刚强,使她对翻身解放充满了向往。
“过去国民党在这里很厉害,人民群众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大家都没安全感,就想保卫自己的海岛,保卫东大门。”提起这些往事,汪月霞依旧感慨良多。
汪月霞说,当年女子民兵连的姑娘们,白天上班工作,晚上还要巡逻放哨,艰辛可想而知,“但作为女民兵,就是特别能吃苦,一样都不落后。”
如今,新一代“海霞”已接班。在汪月霞看来,这首“红歌”传唱得很好。当她们把更多精力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之时,生长在骨子里的海霞精神,依旧延续着女子连的荣耀。
看今朝,她们依旧英姿飒爽
如今,新一代“海霞”已经从过去扛着鱼叉的渔家姑娘,变成了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连队现有85名女民兵中,大专以上学历52人,其中研究生1人。
该连现任连长王伽伽,就是这个群体的代表人物。
“先锋连的旗帜迎风飘扬,新一代民兵英姿飒爽,我们接过老一辈的枪,建岛守岛铸就铜墙……”。
王伽伽从小就喜欢上面这首连歌。当然,这和她的妈妈是连队的女民兵不无关系。
孩提时代,每当听妈妈在家里唱起连歌,伽伽就特别兴奋,接着学会了哼,学会了唱,还结下了不了情缘。
2007年7月,王伽伽从浙江传媒大学毕业,考上了公务员。
谁知没过多久,王伽伽却作出了令人惊诧的选择:保留公务员身份,到女子民兵连担任连长。
通过公开选调,她成为该连第六任连长,也是该连史上第一位大学生连长。
到了连队后,她也经历了蜕变,从原本娇弱的“书香女”,变成了新一代的“海霞”。
昨天,王伽伽和其他女民兵一起,出色完成了军事课目汇报表演。盾牌警棍术,她们动作刚毅整齐;实弹射击,枪枪命中目标;高炮实弹射击,配合默契娴熟。
“老一代的女民兵可能更多发挥作用,是在保卫海防上,在海上铸就一道钢铁长城;我们生在和平年代,新时代下的女民兵,更多的是投入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大潮中,发挥的作用涉及面也更广了。”王伽伽说。
王伽伽举例说,她们现在经常投身社会公益活动中,会跟一些“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开展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新时代“海霞”,温暖依然在身边。
“现在的‘海霞’,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品牌、价值取向、精神象征。”王伽伽说。
“战场”结合“市场”成了新名片
2006年8月,超强台风“桑美”正面袭击洞头,内瑾村一海堤出现险情。暴风骤雨中,新一代“海霞”和群众一起,填沙袋搬石头,奋战近两个小时加固堤坝……
这样的“战场”故事,其实还有很多。近几年来,她们先后6次参加抗台抢险、山林灭火等急难险重任务,抢救和转移群众170多人次,抢运各类物资700多吨,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不过,除了这些突发的“战事”,如今她们更多故事,发生于日常生活中。
比如,为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该连去年专门成立了一个“海霞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就是该连的指导员。女民兵们操练之余,还兼职当起了导游,仅当年就接待国内外游客6800多人次。
这种“战场”结合“市场”的模式,如今已成为洞头旅游对外宣传的一张新名片。
另外,该连还先后成立了温州第一支女子禁毒宣传队、女子民兵连义务消防队、海霞放映队等,不断展示着当代女民兵的巾帼风采。
“海霞”集训人像素描
为了迎接建连50周年,“海霞”前期进行了集中训练。当中一个个鲜活的女民兵形象,无不展示着这支光荣队伍当下的风采。
“狠心”的母亲
“老兵”江晓娜,今年其实只有26岁。不过,她早在2008年,就在连里呆过几个月。
婚后,她随丈夫外出做生意。接到集训通知后,看着怀里出生才53天的儿子,母性本能让她犹豫了。
最终,她强迫自己成了“狠心”的妈妈。她说,不听从召唤,对不起自己的连队。
“孩子你放心,有我们呢。你好好训练,为我们家,为咱们洞头人争光!”临行前,丈夫一席话,让她不住落泪。
“倔强”的80后
叶海燕是个80后,从小没吃过什么苦,她说自己是凭着对“海霞”的热情,选择参加训练的。
热情归热情,困难可是实实在在摆在眼前的。训练的日子既艰苦又单调,除了训练还是训练。
队列训练时,她老是同手同脚,接受能力也比别人慢一步。一想起给大家拖后腿,眼泪就不争气地掉下来了。
不过,这个80后很“倔犟”,就是不服输。只要一有空,她就自己一个人练习,宿舍都成了“训练场”。
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几次会操,她还受到了表扬。
女版“许三多”
“高冬改,就是我们连队的‘许三多’。”王伽伽曾这样形容。
28岁的高冬改,是一个来自河南的“洞头媳妇”。进连队前,她是一名全职太太,除了干干家务活、带带小孩外,其他重活累活都没怎么接触过。
就像“许三多”刚进军营那会儿一样,她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会,动作慢,军事素质弱。
另外,她性格憨厚老实,和“许三多”又多了几分神似。
正是这样一个“新兵”,为了赶上进度,中午休息时间,她对着镜子,一遍遍地纠正自己的动作;晚上休息时间,又一次次地跑到操场上去回顾、重复练习……
当然,结果也和“许三多”一样,她成为了训练和比赛的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