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23日讯“超常、超常发挥,撞了大运啦!”昨晚7点多,当宁波镇海中学学生李乐正在查高考分数时,清华大学的老师打来电话,说他是今年的理科状元,他自个儿一连说了两个“超常”。
“在学校里,我不是最拔尖的,平时在班里排十几名,最好名次是第四名,进全省前100名都觉得惊讶。”李乐说。
但这次镇海中学狂牛啊,全省理科前10名,镇海就占7个,狂揽第1、2、3、4名和第7、8、10名!
李乐曾参加清华自主招生考试,但没有通过,这次当选状元的消息还是清华招生老师第一时间告诉他的。他会选择清华吗?李乐说:“我要和学姐学兄沟通一下,想找一个学术气氛浓厚的大学搞科研。”
李乐这样自我评价:“喜欢运动,有些幽默,有奇怪思维。”李乐说,他写的作文让语文老师很焦虑,生怕他高考时也这么写。李乐喜欢韩寒这个人,认为韩寒对社会认识清晰,敢做敢当。
文科状元是海盐元济中学的钟隽仪,清华北大老师打电话去报喜时,她正在从上海世博回家的路上。电话是妈妈接的,笑声连连,“本来想等她回来告诉她,可一起去的同学接到了电话,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了,她还不相信,让同学给我打电话确认。”
说起钟隽仪,班主任张老师用“全才”来评价这个得意弟子,“在学校从来都是第一,每次考试,起码比第二名高出10分。”张老师说,钟隽仪平时比较低调,学习、为人很优秀,博览群书,“听她妈妈说,从小喜欢看名著,看不懂还看,这几天还天天跑图书馆看书!”
钟隽仪能考出好成绩,在张老师的意料中,“她特别聪明,一张数学卷,别人用2个小时,她用40分钟,高考数学卷,做完还剩半小时。”
全省理科前三甲:
第1名,李乐,740分,镇海中学
第2名,吴润东,736分,镇海中学
第3名,计羽,729分,镇海中学
全省文科前三甲:
第1名,钟隽仪,725分,海盐元济高级中学
第2名,魏佳,724分,绍兴柯桥中学
第3名,俞广君,721分,嘉兴一中
链接
有关专家认为:只要有高考,社会一定关注状元
从昨天开始,各地高考成绩都在陆续发布,伴随着成绩公布,各地教育部门发出通知,要求规范高考成绩发布,一些地方特别强调不准炒作高考状元。学者们认为,对于高考状元,需要全面客观地评价,首先要承认,能考上状元的学生,是有水平的,他对中学阶段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全面的,可喜可贺!另外一点,现在学生还是“蓄能阶段”,还没有到社会做贡献阶段。学习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为社会做贡献是一种社会实践,需要状元继续努力。
以后会不会风光下去
要靠自己努力
记者首先采访了宁波效实中学原校长、物理特级教师王家祥,他在宁波最早提出素质教育的命题。他认为状元的“第一名”概念已经越来越淡化,因为在高考前,有一批学生已经保送了,很多学生的学科水平、综合能力都比状元高。在中学阶段,即使是状元,所学的知识也很肤浅,状元需要牢记一点:你很聪明,有才智,有天分,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因为状元的称号获得后,他的成才平台比同学高了,更有可能为社会做出比较大的贡献,但只是可能性,而不是一定。学习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为社会做贡献是一种社会实践,要完成这种可能性,需要状元继续努力,孜孜不倦,不断奋斗。
不炒作状元
改变不了应试教育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只要有高考,老百姓一定会关注高考状元,不炒作高考状元,不代表就能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潭!
熊丙奇认为,高考成绩、名次、状元,说白了,就是高考录取制度的直接产物,真正推进素质教育的做法,是改造产出以上产物的土壤。他甚至认为,高考成绩不是个人隐私,因为关系到高考的最终录取,如果一名考生的考分不能被其他人知晓,何来监督?
另外,由于现行高考制度,把高考分数作为十分重要甚至唯一的录取依据,很自然地,所有考生必然追求高考成绩,那些在考场获得优异成绩者,无疑就是他们的榜样,教育行政部门禁止“炒作”状元,却消除不了每个高考考生的“状元梦想”。
所以,熊丙奇认为,如果高考制度不能改革,不能打破分数单一标准,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教育部门与其发文要求不要炒作成绩,不如改变现实,进行真正的高考制度改革——招考分离,把目前集中在政府部门手中的考试权、招生权、配置权全部交出来,考试权交给社会专业机构,招生自主权交给高校,选择权交给每个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