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辆“比亚迪FO”小轿车一起参加公司的集体活动,看起来很壮观。
浙江在线06月24日讯在温州一家民营企业工作不到2年,原籍江西南昌的戴莹,便拥有了人生的第一辆小轿车“比亚迪FO”。这辆享受到公司60%购车款补贴的小轿车,到昨天下午3时,已行驶了3977公里。
戴莹供职的浙江叠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去年12月份出台的《员工车补文件》规定:中层干部及业务骨干购买5万元以内的小轿车,一次性享受公司60%的购车款补贴;购买10万元以内的小轿车,享受50%的补贴。去年12月24日,该公司企划部经理戴莹和另外9位同事,团购了10辆“比亚迪FO”,每辆小轿车36500元,购车款的60%即21900元由公司补贴,自己只出了14600元。
去年10月份,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出台的《车辆管理办法》,对公司的部门经理、副总买车补贴也做了相关规定:工龄6个月到2周年的,补贴5%;工龄2周年以上不到3周年的,补贴10%;工龄3周年以上的,补贴20%。但每辆车的最高购车补贴金额为4万元。
该公司办公室主任施晓晓昨天说,车补政策出台8个月时间,已有十几个人领到购车补贴。她表示,公司接下去将推出新的车补方案,以让更多的员工能够享受到这项新福利。
据浙江报喜鸟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张羽介绍,在报喜鸟集团工作满5周年以上的管理人员、业务骨干通过申请,可得到5万元至12万元不等的购车补贴;但“购买的小轿车价格必须是所获补贴的2倍以上。”
对于这样的规定,张羽解释说,定位中高档品牌的“报喜鸟”鼓励员工买好一点的车,这既让员工感觉更加体面,又有利于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报喜鸟集团已至少有50名员工享受到购车补贴。其中,仅去年支付的购车补贴就有约100万元。
从“报喜鸟”到“一鸣”、“叠峰”等,这种能较好体现企业员工“体面劳动,尊严生活”的新型福利,目前正在一批温州民营企业中悄然兴起。
温州大学商学院常务副院长张一力认为,温州民企率先实施“员工买车补贴制”,是一种很好的社会现象:首先,让员工享受到更多的福利待遇,能增强员工的社会认同感;其次,这种让员工“体面劳动,尊严生活”的措施,将使社会更加和谐;第三,能体现员工的劳动价值,提高劳动效率;第四,善待员工,才能留住人才,留住人才的心。
>>>记者手记
好制度也是生产力
在浙江大学读书4年,记得最深刻的是一位教授说,当今社会,人的智商、学识差别不会很大,但有的人混得好,有的人混得差,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所处工作环境的不同制度造成的。
好制度是生产力。这在温州的一些民营企业中,已经或者正在得以体现。
2007年春节,奥康集团花1000多万元,买了30辆宝马轿车,奖励给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那段时间,开上宝马的奥康经理人,个个精神抖擞,拼命干活;而同行企业的一些资深经理人除了眼红、流口水,只有抱怨老板“小气”的份了。
那几年,能说会道的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却在媒体面前对此等“长脸”之事只字不提。对于一个年销售额40亿元的公司老总而言,用区区30辆轿车,就能把一群管理人员弄得你追我赶,估计王振滔在想到的时候肯定会偷着乐。
初创于2007年年底的“叠峰”公司,出台《员工车补文件》时,员工也就70余人。问及该公司董事长章一科为什么搞这个制度时,他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第一,中层干部及业务骨干每人每月仅在市区的公交车费报销就要两三百元,三年差不多要1万元。员工有了私家车,不仅工作效率提高了,而且对工作也很有认同感。
第二,享受到买车补贴的中层干部及业务骨干三年内不得跳槽;如果跳槽,要按工作时间退还一定比例的补贴。用一种较好的制度,既感动人,又留住人。
第三,在10辆享受到车补的小轿车车身,统一做上公司形象广告。原本一辆出租车的整车广告一年约5000元,三年就要15000元。
所以,仅从“现金账”的角度看,补贴一辆车才21900元,而公司三年节省下的公交补贴费、广告费,差不多就有25000元。而且,企业赚到的东西远非用钱就能算得清楚的。
资本的利益决定了资本的命运;但货币资本的利益,又必然由人才知本去实现。因此,在企业股东获得利益的同时,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使员工“体面劳动,尊严生活”,于企业,于员工,乃至对整个社会,都无疑是多赢的举措。温州商报 记者朱则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