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25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今年是新医改攻坚年,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和公立医院的改革,这两块硬骨头都要在今年啃下来,目的就是让老百姓看病不再难。解决这个问题,除了等待有关部门的决议,许多普通医务工作者也在尽自己的努力,一点点改变现状。本周,省卫生厅首次组织了为期一周的医院体验活动,本报记者先后进入四家省级医院的特色科室,体验到看病难的另一面。
地点一:浙一结直肠疾病诊治中心
主任医师骑自行车去动手术
浙一结直肠疾病诊治中心主任林建江,对医院附近的公共自行车点很清楚,而且他还知道从浙一到城站走哪几条小路最快。
每周有三天,他要在浙一的庆春路院区和城站院区之间往返,且每次往返时间都不能超过20分钟。
“林主任每周有三天是有手术安排的,每次动手术,都要从早上做到下午。但是,即使这样,也还是来不及,为减少病人等待时间,两个院区错时安排手术。他就骑自行车往返两个院区。”结直肠中心的刘医生说。
而林建江的忙碌,从周二下午的专家门诊,就能看出原因。一名从慈溪赶来的女患者,连续四次排队挂号,终于在这个周二挂上了号:“林主任,你给我做个肠镜吧,我每天都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肠癌。”
林建江建议她找中心别的医生做肠镜,因为要做他肠镜的患者,已排到一个月以后。但这名女患者坚定地说:“不行,林主任,我一个月也等,你做,我最放心。”
地点二:浙二心内科
尽量保证每位病人三天内出院
“三床的一名患者才35岁,但心功能已衰竭得像个50多岁的人,除了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这名年轻男性每天抽一包烟,生活无规律,喜欢吃荤,不喜欢吃素……”早上8点半,浙二心内科副主任项美香,一边详细地报出每一床病人的情况,一边指导主治医师进行用药调整。
为尽量减少患者的医药费,项主任争取让每名患者都能在术后2到3天内出院。病人周转非常快,但病床还是不够用。
最近几个月来,心内科医生们几乎每天都要完成20台手术。他们穿着重达10余公斤的防护铅衣,常在手术台前一站就是10多个小时,到了半夜三更,才能回家。
有时,前脚刚到家,后脚科室急诊电话又打过来。
“我们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能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方式。这样,患病的人会减少一点,医院的拥挤度也会下降。”项美香说。
地点三:省儿保新生儿监护室
上前夜班不到凌晨两点根本走不开
6月20日晚上,一名在省妇保刚出生的超低体重儿,被连夜送到省儿保监护。这名宝宝是双胞胎中的一个,只有1.8公斤。身体瘦小,还患有食道闭锁,肺部炎症也很厉害。每过半小时,省儿保新生儿监护室护士长项伟菊,就要去查看宝宝的情况。
“我们必须帮这些孩子调整好体质,让他们能有足够的身体底子,去接受进一步治疗,甚至手术。”项伟菊说,医院里有100多张病床,每到冬天时,都会住满。
这些宝宝监护,比大人的监护要复杂辛苦得多。每3个小时,就要给这些宝宝喂奶,同时还要换尿布,每天都要给宝宝清洁身体、口腔、脐部和眼睛等部位。如果是有黄疸的宝宝,还需要照蓝光,每两个小时,就要记录一次生命体征。
除了这些护理工作,每天护士还要到门口,将宝宝病情发展情况,告诉焦急等待在外的家长。
“我们这个科室的护士,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都非常有责任心。我们苦点没关系,只要家长理解,我们就最开心了。”项伟菊说,每个上前夜班的护士,不到凌晨两点,根本走不开。
地点四: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了解每家医院擅长的科室或能缓解看病难
手术台上躺着的,是一名40多岁的男子,在体检中被发现患有肾上腺肿瘤。令这名患者没有想到的是,自己高血压的罪魁祸首,就是这个肿瘤。
“许多人都对泌尿外科有误解,其实泌尿系统疾病会引起许多全身性疾病。”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张大宏主任医师说。在腹部打了5个孔后,仅仅用了半小时时间,张大宏就用腹腔镜手术,帮这名男子取出了肾上腺仅1.5厘米大小的肿瘤。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两天后就能顺利出院。像这样的手术,每次手术根据复杂程度,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
“我觉得缓解看病难,一个很有效的办法,就是普通百姓能知道医疗资源的分布,了解每家医院擅长的特色科室,让就医变得更有针对性。这不但能节约费用,还可使每次治疗更有针对性。”张大宏说,此外一些新技术,大家也可试着去接受,这些新技术可节约看病成本,同时也能缓解看病难的问题。
昨天上午,张大宏要完成3台手术。而这样繁忙的日子,几乎排满了他所有正常工作日的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