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07日讯事关温州500万人口饮水的珊溪水库水源保护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昨前两天召开的温州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听取审议关于水污染防治“一法两条例”执法检查情况报告时,专题就珊溪水库饮用水源保护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呼吁全社会特别是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高度重视水污染治理,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切实保障“大水缸”安全。
现状:
500万人喝珊溪水
珊溪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飞云江干流中游河段,涉及温州的文成、泰顺和瑞安,是集防洪、供水、灌溉、发电于一体的大型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自2003年正式向市区供水以来,珊溪水库已经成为温州地区最大的集中饮用水源地,为温州市区、瑞安、苍南、平阳、洞头等地约500万人口提供优质饮用水。据统计,截至目前,珊溪共为我市提供城市用水约10.3亿吨,占近年市区城市用水量的70%至80%。
近年来,温州认真贯彻实施《水污染防治法》、《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和《省温瑞塘河保护管理条例》,对包括珊溪、泽雅在内的8个主要饮用水源水库,采取编制保护规划、划定水功能区、强化水质监测监管等措施,切实加强保护力度。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3500万元的生态补偿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珊溪(赵山渡)水库、泽雅水库集雨区生态补偿。这些举措,对保护饮用水源、保障市民清洁饮水发挥了积极作用。
查访:
四大因素影响水质
饮用水安全,事关百姓切身利益。今年4月上旬到6月下旬,市人大执法检查组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对珊溪水库库区水源保护进行了明察暗访。记者在随行采访中,亲眼目睹了不少当前保护监管工作中不容乐观的现象。
在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报告中,执法检查组认为,有机污染是影响珊溪水库水质的最大威胁。其中之一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畜禽粪便、废水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不到位。在文成县黄坦镇、富岙乡等地的一些养殖点,由于污水处理基本流于形式,逐渐成为严重的污染源。其二是水库集雨区城镇和农村的生活、餐饮、建筑垃圾及污水未得到妥善处理,成为影响水质的一大隐患。其三为库区投饵网箱养鱼和非法诱饵捕鱼,直接增加了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磷等的含量。其四是水库存在大量从事非法捕鱼、交通、运输和采砂的“三无”船舶,船工的生活垃圾、污水直接影响水源安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直接导致珊溪水库氮磷含量趋高,蓝藻水华危害日益加重。今年5月29日的一项检测表明,16个入库口中有13个出现蓝藻异常增殖现象。加强珊溪水库水源安全保护,迫在眉睫。
建言:
依法保护刻不容缓
昨天上午举行的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分组讨论会,议题很多,但珊溪水库水源保护问题得到人大常委们最大的关注,现场讨论热烈,有关强化职责、完善补偿、依法保护的声音引起广泛共鸣。
市人大常委会曾组织部分委员先后四次前往珊溪水库库区开展明察暗访。委员们说,珊溪水库存在的水质安全隐患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要切实解决当地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切断污染源。同时要处理好发展和管理的关系,高度关注库周群众生产生活的出路。要进一步完善责任考核,强化责任追究。有委员建议,一方面要加大库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并加强日常监管,一方面要确保生态补偿经费到位,使百姓直接受益。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们表示,珊溪水库的水源保护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不足和问题,他们将开展跟踪督查,督促有关责任单位整改落实,切实保障市民饮用水安全。温州日报 潘秀慧 陈里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