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撤地设市10周年
——平安丽水·安居乐业好家园
农民专业合作社1138家,社员5.79万人,带动农户40.3万户,占全市农户的58.3%。
“稳一产、强二产、兴三产”,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仅让丽水农民在效益农业中增收,而且从二三产中尝到了“甜头”。适合山区实际的来料加工业为农村妇女就业提供了良好平台,2009年,全市共有13.7万名农村妇女从事来料加工业,加工费收入7.4亿元。到2009年,全市累计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194个,6562人从事农家乐行业,全年接待游客293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1.2亿元。
腰包鼓不鼓是衡量农民富裕程度最直观的“晴雨表”。据统计部门统计,2000年,丽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590元,到2009年,丽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703元,增幅居全省首位。2009年,全市农业生产总值达到90.15亿元,比2000年增长62.9%。
农民知识化:农民引领新风尚
农业要增效,关键在于提高农民学习应用科技的意识和能力。2004年,丽水启动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2007年,在全省率先对农民素质培训进行变革,采用学分制,培训基地化,强化管理服务。“我想学农家乐管理。”“我想学食用菌栽培。”……越来越多的丽水农民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来到了农民培训学校。在他们身上,“知识改变命运”的信仰在闪光,新型农民的形象让人耳目一新。
集中培训、专家辅导、基地实践、导师帮扶、观摩学习、经验介绍、知识竞赛、技能比武、赴外培训……一系列具有丽水特色的农民培训,真正实现了让农民受益的目标。到2009年,全市累计投入培训资金9823.78万元,共培训农村劳动力97.7万人,培训后转移就业22.1万人,就业率达77.5%。
现如今,“云和师傅”已经成为我省第一个在全国注册商标的劳务品牌,177位“云和师傅”人均生产总值在50万元以上。“松阳茶师”足迹遍布安徽、江西等全国7个绿茶主产区近30个县市。
农业产业化,农村田园化,农民知识化。在新农村建设的锣鼓声中,视野中熟悉的土地悄然变了模样,变得如此新鲜而充满活力——城乡变美了,山川变绿了,群众变富了,和谐奋进成为秀山丽水最迷人的表情,科学发展成为处州大地最生动的音符。发达的农业、和谐的农村、新型的农民——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秀美画卷在丽水大地上显现。
丽水日报记者李霞通讯员楼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