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13日讯超过一半的钢产品来自于废钢的再利用,各类纸张产量中废纸利用量占到59%;已建立了80%以上规模酒店的地沟油回收网络;科学利用农业废弃物成效突显,已逐步形成畜禽干粪集中收集处理为主的“南湖模式”,畜禽规模场粪便利用率达到9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从工业到农业,从生产到生活,“十一五”期间,我市在各个领域推进循环经济,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从既循环又经济的“循环经济”,到既节能又环保的“低碳新城”,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我市将更突出生态文明,不断完善城市的发展艺术。
打通资源短缺瓶颈
废弃物变身“新矿山”
何谓循环经济,被业界称为“垃圾教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副主任、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浙江)院长杜欢政为我们作了生动的注解,他认为“自然界赐给我们的物质资源,尽可能地延长其在人类世界的使用过程,使其最大限度地为人类社会发挥服务功能,这就是循环经济的基本观念”。
对比这一基本观念,记者发现,从工业到农业,从生产到生活,“十一五”期间,我市在各个领域推进循环经济,不少废弃物都已经变身成为城市的“新矿山”。
比如,2009年我市超过一半的钢产品来自于废钢的再利用,各类纸张产量中废纸利用量占到59%。此外,多元化开发利用地沟油,我市走在全省前列,不仅拥有以东江能源为代表的多家从事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企业,更已建立了80%以上规模酒店的地沟油回收网络。目前我市正在积极申报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
“在过去的高速发展中,经济建设时刻伴随着资源短缺的瓶颈。因此,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破解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制约,已经成为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市发改委发展规划处处长朱永根告诉记者。
降低碳消耗量
城市兴起“低碳革命”
一堆废铜烂铁变成难以置信的钢雕艺术品。日前,一场以“钢雕嘉年华·低碳新生活”为主题的钢雕艺术节在南湖新区拉开帷幕,300多件钢雕作品向众人展示着环保低碳的理念。钢雕艺术令人惊叹,不过更让人叫好的还是艺术节期间频频被提到的一个新词——“低碳新城”。
“低碳建筑、低碳产业、低碳生活、低碳社区四位一体,打造低碳新城,是南湖新区未来的发展定位和努力方向。”在南湖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金明心目中,作为上海、杭州两大都市的“中央花园”以及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中间节点,打造一个低碳、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区是南湖新区错位发展的最佳选择。
实际上,近年来在南湖新区,低碳的理念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打造生态“绿肺”,新区的绿地率已接近40%。掀起建筑节能革命,2005年以来,新区建筑采取节能措施的面积达到246.2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89.4%;获得省、市节能示范项目称号的面积达到116.5万平方米。产业兴起低碳之路,废旧厂房上崛起的创意产业园已经引进规划设计、传媒动漫、游戏开发、文化艺术等企业近60家,年产值突破4亿元。
在此基础上,为实质性推进“低碳新城”建设,目前南湖新区正与某集团公司开展战略合作,计划在新区联手打造低碳产业城,大规模孵化低碳产业,建设“可持续发展产业园”。
从概念的提出到政策的制定,再到项目的落实,在王金明看来“低碳新城”将是南湖新区价值、品质提升的一次蜕变良机。而在杜欢政看来,这更是为嘉兴“十二五”期间找准发展出路的一次有益的先行探索。“浙江过去30年,主要依靠制造业的规模化发展,而今后30年,则必须走循环的、低碳的、生态的路子。嘉兴百姓素质高,又积累了一定的产业基础,比较适合走低碳、生态化的发展路子。一定要牢牢抓住这一轮发展机遇。”杜欢政告诉记者。
城市的生态之变
“十二五”,路在何方?
在金山银山和青山绿水之间寻求发展的平衡,“十一五”期间,我市大力打造循环经济,并将其理念贯穿于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的各个方面。不仅2007年就公布实施了《嘉兴市“十一五”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规划》,更在近几年实施了一大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立了嘉善陶庄废旧金属利用、海宁(中国)太阳能科技工业园等循环经济的示范园区。
走过“十一五”,迈入“十二五”,嘉兴的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寻求新的突破和发展?市发改委发展规划处处长朱永根告诉记者,在我市“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中,“加强生态文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被列为“十二五”期间我市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之一。其中,发展低碳产业、倡导低碳消费,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节约利用以及加强环境生态治理的思路也被一一明确。
展望嘉兴“十二五”发展,杜欢政则认为,城市生活垃圾、餐厨垃圾的回收利用,创意产业的发展,低碳新城的建设,都可以成为嘉兴“十二五”期间发展循环经济、走低碳生态之路的抓手。
据《嘉兴日报》记者 徐玲英 朱卉 丁阮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