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吃的藕粉,都是外婆自己手工做的,桃红色的,吃起来清香扑鼻,现在市场上买的这些藕粉,完全不是我小时候的味道了……”
“说到西湖藕粉,偶就想起了我家的那台电视机,西湖牌的,放在出租房里,看起来像古董,就是一直舍不得扔……”
昨天,《谁动了“西湖藕粉”的奶酪?》勾起了不少中老年人的记忆,大家纷纷来电,述说自己与“西湖牌”的故事。
究竟“西湖牌”要不要保护?在读者中间展开了非常热烈的讨论。
我和“西湖牌”电视机的老故事
“1976年的时候,路桥四周还没有电视发射台,也没有一台电视机。那台西湖牌电视机是我在取得公社领导同意后才买回公社的。”新桥镇广播电视站退休职工林挺逵老先生动情地回忆。
据说,那台“西湖牌”9吋黑白电视机是当时路桥区的第一台电视机。
与林挺逵不同的是,王海英老人所说的“西湖牌”电视机就是她家的。王海英老人告诉记者,1980年,她母亲通过分期付款,买下一台12吋的“西湖牌”电视机,“电视机一共400元钱,每个月从工资中扣20元,20个月才扣清。”
当时,她一家一共5口人,父母月工资都是50多元,她和哥哥每个月各有17元钱的学徒工资,弟弟还在读书,全家每个月收入不到140元,在当时已经算得上高收入家庭了,所以她家买电视机也比较早。
那些消失在记忆中的“西湖牌”
说起各类“西湖牌”产品,杭州西湖藕粉厂董事长任志灿娓娓道来。
“我小时候就用过很多西湖牌的产品,有灯泡、香烟、暖水瓶、洋伞、肥皂,另外还有很多很多。现在这些东西差不多都看不见了,比较常见的只有西湖龙井茶和西湖藕粉了。据说西湖味精还在,工厂规模还不小,但已经多元化了,不光做味精了。”
那么多的“西湖牌”,现在基本上都看不见了,只有上点年纪的人才有印象。很多人都以为,曾经制造中国第一台真正全数字电视机的西湖电视倒闭了。实际上呢,随着市场的开放,西湖电视机厂已经改制了,成了现在的数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老品牌,现在大致有两种结果:一种就是像“西湖牌”电视机那样,改制了,活得还不错;另外一种就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产品退出了历史舞台,比如暖水瓶,现在家庭基本不用了,市场也就萎缩了,“最后被市场给逼死了”。
“西湖牌”要不要保护?怎样保护?
为什么“西湖牌”大都成了历史,现在市场上难觅踪影呢?
任志灿告诉记者,按照新的《商标法》,县级以上地名是不能注册商标的,西湖区就是一个县级行政区,所以就不能注册新的商标了。而已经注册的商标允许存在,金华火腿就是这样的情况。
究竟“西湖牌”要不要保护?怎样保护?“西湖牌”有没有春天?对这个问题,在读者中间展开了非常热烈的讨论。
“依我看啦,杭州专门成立一个藕粉生产行业协会,凡是藕粉生产企业都使用西湖藕粉这个标志,并缴纳保证金,若违规生产均给予严格的惩罚。”退休工人张通武在电话中这样说。
任志灿还是坚持认为,要想拯救西湖藕粉这块牌子,应该像西湖龙井茶那样,对西湖藕粉实行原产地保护,有统一的品牌和商标证明标志。
还有人认为,西湖是杭州的城市名片,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不错,品牌的核心在于文化,城市也是一样。但是,千万不要以为搭上了‘西湖牌’的边儿,你就有文化了,你就是名牌了。现在是市场经济,什么品牌都得由市场说了算。”省社科院旅游发展研究与策划中心主任聂献忠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