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17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孩子不是一张白纸,每个孩子都是有“底色”的纸;家长要做的不是任意涂抹这张纸,而是做好“配色”。昨天(7月17日)上午,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曹萍在钱江新城市民中心,给家长们做了一场关于“如何塑造优秀孩子”的讲座,把孩子比喻成纸张。
5条很受用的建议
曹老师有几个观点犀利又有趣,记者摘录下来,希望爸爸妈妈可以受用。
不要让孩子争第一,因为争第一,就意味着不允许别人超越自己,这就要求孩子在自己努力前行的基础上,还要时刻关注别人。
聪明的家长给孩子积攒能量,而不是过早透支能量。
一个郎朗的出现,让无数琴童家长得到了鼓舞,现在虽然90%的孩子最终不会从事专业音乐,但却有90%的家长都在训练孩子进行机械练习。
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是有“底色”的,家长教育、培养孩子,第一考虑的应该是“配色”。
“赏识教育”也有副作用,多赞美孩子做事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而不一味表扬他取得的最终结果。
赞美也讲艺术,多从孩子的感受出发,不要说“妈妈很高兴”,而是说“妈妈真替你高兴”。
爸爸妈妈也要持证上岗
“如今的孩子似乎很神秘,他们知道得越来越多,但家长却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正是复杂的对象和急功近利的教育现状,导致了教育的苍白无力。”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但目前的状况是,问题父母比问题孩子还多,“所以,要教育好孩子,父母们也应该‘持证上岗’。”
“不少父母因为自身素质和生活压力等原因,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来教育孩子,他们不太懂得如何做父母,也不知道孩子每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从而造成亲子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曹老师认为,好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成长,“家庭教育也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中国的父母应该从自然型转向学习型,掌握教育孩子的新方法,处理好孩子成人和成材、能力与分数等关系,才有可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记者 金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