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19日讯台州的千万个家族企业,在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之后,迎来了财富和权力交接的时刻。在这一时刻,有一大批生龙活虎的年轻人被他们的父辈推上了商业舞台。范正军就是其中一个,他是天台乃至台州将家族企业“做大做强”的典型之一。
研制新品与中国铁路一起提速
天台永贵电器有限公司,创建于1973年,前身是天台县车辆电器厂,专业生产连接器、接插件及各种规格的接线端子等系列产品,为铁路运输部门生产配套。企业当时效益并不好,产品档次较低,很难满足用户需求。
1995年,当范正军进入工厂时,他只有18岁。这时正值中国铁路蓬勃发展时期,他深刻地感受到,未来中国机车将有长足的发展,这需要更完善的配套设施,而自己的厂里仍生产传统的JH2型电力连接器。范正军认为,这只能满足眼前的订单,用不了多长时间,一定会被淘汰。
进入公司不久,范正军就开始奔波于国内各大火车制造厂、铁道研究所和铁道部各部门。通过长期的市场调查和对大量信息的掌握,范正军组织厂内精干的生产、技术、质检等人员,开始新产品的设计和试制。经过2年的艰苦努力,终于试制出第一台KC20A型电力连接器,成功地替代了占原火车配套产品主导地位的JH2型电力连接器。新产品投产当年,公司新增产值500万元。
规范管理突破家族式管理禁锢
1999年,范正军开始离开车间,接受管理职位的挑战。对于范正军来说,这是不同寻常的一年。
人生在世,有很多我们是无法选择的,比如,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出身。相对于很多人来说,范正军无疑是幸运的,他有个办企业的父亲。父辈的打拼为他创造了一个平台,减少了最初创业的曲折艰辛。范正军本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富二代”生活。如果这么做,他的名字也不会被业内人士所津津乐道。
那一年,范正军选择改革企业,突破原来的家族式管理,逐渐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这在当时的天台,还鲜有先例。
从传统的作坊式企业改成正规的企业管理,总会遭遇老人手们的怀疑,甚至是反对。20多岁的范正军认为,企业要上规模,管理就必不可少。他自己不仅抽时间学习现代管理知识,还深入一线抓生产现场管理,全面推行6S现场管理、ISO4001环境认证标准等,使生产现场各方面都符合生产要求。在范正军的坚持下,1999年公司顺利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此举,受到当地政府和同行的好评,他带领的企业,也成为天台第一批从管理上成功转型的企业。
科技创新高铁时代抢占制高点
2005年,范正军正式接手永贵电器。此时我国正值铁路跨越式发展时期,但铁路高端配件仍旧依赖进口。铁道部明确要求要加快推进铁路高端部件国产化步伐。
在上任初期,范正军决定先从技术改造上着手。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引进人才,建立专业研究开发队伍。公司在“十五”期间共投入技改资金2800万元,在“十一五”期间计划投入技改资金5000万元,并成功研发了永贵牌(216芯)动车组连接器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该产品投入批量生产,成为企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这一增长点,企业迅速实现上亿元的销售目标。
持续的科技创新,让“永贵”抢占了行业市场的制高点,同时也使企业坐上国内行业龙头老大交椅。目前,该公司与国内最大的两大整车厂建立了稳固的合作配套关系,国内60%的列车连接器均由“永贵”供应。在同类产品中,公司连接器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其各项技术质量指标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谋划上市走在前列进军新领域
除了产品的升级以外,永贵电器还努力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今年来,范正军领导企业开始进入到一些新的行业,生产电子电器设备。范正军介绍:“我们做了30多年的轨道交通连接器,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向新的领域进军,在四川绵阳建立一个子公司,主要做新能源电力电器设备。未来的3到5年,我们的目标是朝着军工、国防装备以及航空航天配套产品方向发展,这也是响应国务院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国防产业的号召。”
目前,永贵电器不仅涉足风力发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工程的电连接器应用生产,而且积极谋划上市,设想近两年内,将公司推向资本市场。
在范正军眼中,做企业就要敢于突破,走在时代的前列,才能先发制人,抢得先机。
回想自己掌舵家族企业的经历,范正军说:“我觉得要想创业成功,创业者心中必须要有梦想,碰到困难时有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对人生要有一个好的规划,不停学习、提高自己,才能走向成功。”
据台州商报 记者 周丽丽 文 李昌正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