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贷款公司留给市场与监管者一个共同思索的背影
浙江在线07月27日讯2008年10月13日,温州首家小额贷款公司在苍南试水,短短两年不到,全市小额贷款公司迅速增至18家。
小额贷款公司一边高歌猛进,一边却陷入“无米之炊”尴尬、由于自身资金不足和苛刻政策限制,温州市小额贷款公司几乎无钱可贷,部分甚至处于半歇业状态。
小额贷款公司该如何冲出这窘迫的局面?
共同处境——
“对不起,没钱贷了”
因为供贷资金有限,位于市区开元大厦15楼的鹿城捷信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宽敞豪华的办公场所没了开业初的闹腾,场面略显冷清。
捷信是鹿城区最早成立的规模较大的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金4亿元,加上银行融资2亿元,共有6亿元放贷资金。出乎意料的是,成立不到一年,资金便早早贷完。
国家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不超过银行基准利率的4倍,但捷信还是把年利率确定在10%-18%之间,只有银行的两到三倍。这也是温州市其余17家小额贷款公司普遍实行的贷款利息,相对地下钱庄20%至40%的高利率,这样的利率很受中小企业主认可。
和捷信一样,温州市多数小额贷款公司陷入“无钱可贷”的尴尬境地。最早成立的苍南联信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和永嘉瑞丰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不起,没钱贷了”成了众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小额贷款公司既不能吸收存款,也不能追加资本金,从其他金融机构融资也不能超过自有资金的50%。这样就像一个水池,只能往外放水,却不能往里注入新水,缺钱是必然的事。”捷信公司副总经理陈金浠显得颇为无奈。
苦向谁诉——
“有痒不能挠,真是难受”
无钱可贷的局面使得小额贷款公司的盈利模式一直不被外界看好,经历了开业初期的火热场景后,业内人士开始反思小额贷款公司的未来。
“在现有的法规限制下,小额贷款公司要想做大做强,太难了。”陈金浠告诉记者,眼下银行林立,融资渠道日益多样化、便捷化。特别是面向中小企业的地方银行纷纷进驻温州之后,小额贷款公司处境更加堪忧。贷款者如有抵押物的话,他们早去找银行抵押贷款了,小额贷款公司客户基本上都是银行门槛外的顾客。据了解,温州市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投向非常明显,80%投向小企业,10%投向纯农业,10%投向其他,明显带有为“三农”和小企业提供量身定做服务的特点。
“小额贷款公司的优势主要集中在效率快、门槛低,一笔贷款最快3个小时便可办理,另外,如果拿没有房产证的房子来贷款,一般银行不给贷,但我们不一样。”捷信一信贷员告诉记者,只要通过国土、规划和房管部门了解,证明房子确实是贷款人自己的,就有可能给予贷款。“小额贷款公司走的是剑走偏峰的信贷路线,这既是优势,但同时更是限制。”陈金浠介绍说,眼下其实不光“三农”和小企业贷款需求多,他们面对的实际上是海量贷款需求,但由于能放的贷款只有那么多,他们常觉“有痒不能挠,真是难受”。
忧心忡忡——
“银行会逼我们上绝路吗”
为防止小额贷款公司出现非法集资、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等行为,温州市针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制度设计相当严格。
小额贷款公司由市金融办、工商局、公安局、人行和银监局5个部门联手监管。按照政策定性,小额贷款公司是一般工商企业而非金融机构,这意味着有着银行监管标准,却无法获得“金融机构”的名份。
“这样的尴尬定位,无疑阻碍了小额贷款公司的长远发展。”瓯海恒隆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建勤告诉记者,这意味着小额贷款公司享受不到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融资和运营中的优惠待遇。它所需要缴纳的税项包括25%企业所得税和5.56%的营业税及附加税,远远高于其他金融机构。此外,小额贷款公司在银行的存款也只能按一般工商企业的活期存款利率计算,远低于金融企业的同业存放利率。
“小额贷款公司的运营成本远高于金融机构,无形中加大了经营风险。”陈金浠认为小额贷款公司在和银行竞争中处于很不利地位。除此之外,还有另一层担忧,那就是小额贷款公司的灵活运行模式已经引起银行业的关注。银行也在学习小额贷款公司灵活的信贷措施,开始重视之前被忽略的小客户。“一旦银行打破传统的做法,而小额贷款公司又不能突破现有的体制障碍,无疑会被逼上绝路。”业内人士此语并非杞人忧天。
巨大反差——
难处多多热情却不减
一边是重重制约与困境,一边却是难挡的民间投资热情。来自市金融办的消息称,目前全市共有18家小额贷款公司开业,到明年初,总数将增到21家,不少企业还在积极申报中。
这种反差令人颇感疑惑不已:是小额贷款公司利润大?还是另有所图?
龙湾区一位不愿具名的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经理人向记者阐述小额贷款公司赢利路线:如果以1亿元的注册资本金,以放款利率以15%。算计,全年的利息收入为1500万元。扣去25%的所得税,5.6%左右营业税及其他附加,两者合计为495万元左右,税后利润为1050万元。再减去股东投资的1亿元资金利息成本。如果以银行年利率的5%算计,为500万元。实际的利润只有550万元,扣除营业费用、人员工资及坏账风险等,基本上属于微利。
“利润和投入借贷资金量是成正比的,这也是为什么小额贷款公司急切要求追加注册资金和扩大银行融资比例的原因。”该职业经理分析道。
“眼下小额公司利润不高,但民间热度之所以不减,更多的是企业主看中了小额贷款公司进军金融业的机会和希望。”黄建勤一语道破天机。
小额贷款公司进军金融业的希望缘于去年5月央行和银监会下发《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提出:“依法合规经营、没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小额贷款公司,可在股东自愿的基础上按照相关规定改造为村镇银行。”这被外界解读为一向由国资垄断的金融业,将破例向民资开放。
心存希望——
转制银行是最大梦想
破冰之举迅速引来争夺无数。据业内人士介绍,乐清市当地一些知名度较好的企业,为争夺小额贷款公司名额,不惜动用各种资源展开较量,当地政府只好专门开会协调,结果政府也未能协调成功,最后只好交由市委常委会来讨论……类似为争夺小额贷款公司“牌照”而挤破头的事件,同样也在其他地区上演。
“一旦获得乡镇银行的资质,将拥有完善存贷业务的银行所能产生的高额利润,这正是民营企业们觊觎已久的。”市委党校教授诸葛隽点出其中奥妙。
这位长期关注温州市金融业改革学者指出,温州市民间资本对银行业的向往由来已久却一直未能如愿。眼下,传统制造业面临困境,民企进军金融业的念头更加强烈,而小额贷款公司的推出,正好成为一块过桥板。小额贷款公司一旦被认定为商业银行机构,不仅所缴纳的各种税费大大降低,更重要的是,靠存款资金来发放贷款,所有瓶颈将迎刃而解,小额贷款公司将像普通银行一样过上滋润日子。
然而,这样的梦想很快消散。去年12月,银监会下发“关于印发《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的通知”,要求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这意味着,小额贷款公司一旦转为村镇银行,民企的持股比例将大幅下降,而银行金融机构作为最大股东将占主导地位。
转为村镇银行将失去话语权,温州市小额贷款公司持续半年的热情戛然而止。记者从市金融办了解到,眼下虽然离小额贷款公司转制村镇银行规定的“新设后持续营业3年以上”时间未到,但有意要求改制成村镇银行的小额贷款公司寥若晨星。
眼下,温州市小额贷款公司一方面力争政策支持,如追加注册资金、银行融资,提高放贷能力;一方面则在焦急等待转制,增加话语权。也许3年期满,他们会选择和银行合并,但在他们心中,发展自己的银行才是最大的梦想。
记者手记:与其空纠结不如先躬耕
据最新消息,温州市小额贷款公司成立至今,累计发放贷款已超150亿元,为推动温州市中小企业以及涉农企业做出了贡献。但眼下一边是市场的诱惑,一边是现实的制约,小额贷款公司不可谓不纠结。
小额贷款公司未来发展之路无非两条:一是继续“编外求生存”,一是耐心等候“转正那一天”。谁都知道后者的意义,但也有人却是前者的拥趸,黄建勤就是其一。“小额贷款公司眼下应保持民营性质,走好自己的路,而不是急着想转制银行。”他认为以银行实力,未必会和小额贷款公司真心合作,何况目前村镇银行在运行中存在诸多体制障碍,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好。再说金融作为经济之本,改革需很长过程,与其在这个过程中其翘首等待,还不如脚踏实地先做好自己的事。
市金融办金融工作处处长余谦也认为,转制银行并非小额贷款公司的惟一出路。“和制造业相比,小额贷款公司平均利润并不低。它是一个长期投资行为,而非短期暴利行业。”余谦认为小额贷款公司对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三农”和中小企业发展、引导民间资本借贷利率,都有独特作用,前景依然广阔。对于目前存在的困难,他们也在向上级部门申请扶持政策,部分扶持政策已在实施。总的来说,小额贷款公司要想获得更多扶持,应在扶持“三农”上有更多作为,而不是仅仅为了追逐高利润。从长远看,村镇银行试点逐步铺开是迟早的事,小额贷款公司只有把“希望的田野”耕耘好,“转正”的机会才能更好更快。据温州晚报